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焦点分析 | 从基因编辑谈起,我们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聊了聊长生不老的话题

发布时间:2018-12-06 16:02:12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焦点分析 | 从基因编辑谈起,我们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聊了聊长生不老的话题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热度略有下降,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对于“人工干预衰老”的遐想仍在发酵。既然技术可以对人进行改造,那么,“长寿”这一众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是否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焦点分析 | 从基因编辑谈起,我们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聊了聊长生不老的话题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热度略有下降,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对于“人工干预衰老”的遐想仍在发酵。既然技术可以对人进行改造,那么,“长寿”这一众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是否离我们也不再遥远了?不如想一想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圈内传的沸沸扬扬的墓志铭:汪建(1954-2074)。

12月1日,美中医药开发协会(Sino-American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SAPA”)中国分会主办的“北京昌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论坛”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围绕未来人类活到120岁的可能性发表了演说。

2004年,Aaron与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欧文·罗斯(Irwin Rose)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一种蛋白质降解的重要机理),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以色列人。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以及蛋白质组学,这些都是当前最热门的前沿技术。但这些技术的发展受到其他学科的制约,比如基因学、组织工程学、免疫技术等。这些学科间的交叉发展直接决定了人类寿命提升的潜在可能。

15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是35岁,而如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6.7岁。新药的持续研发投入、有保障的清洁饮用水以及医院手术水平的提升,人类的寿命是否真的能延长至120岁?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甚至有关于“长生不老”的预测,并公开表达人们理解不了他的原因是由于普通人直觉的线性思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非线性速度。

焦点分析 | 从基因编辑谈起,我们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聊了聊长生不老的话题

但话说回来,所有的生物技术从实验室到商用普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Aaron Ciechanover目前的研究方向,即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36氪围绕“人工干预”这一技术的发展阶段对Aaron进行了采访。所谓再生医学,即通过改善再生微环境,患者借助自身的再生修复能力引导再生,再生后的组织是人体自身的一部分。

说到底,无论是基因编辑还是再生医学,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人工干预”。

疾病与生物医疗的伦理性

12月,在人们争先恐后对基因编辑婴儿这一实验表达愤怒的时候,基因编辑技术公司Editas公司正在庆祝其首次开展人体试验而获得的一个重大里程碑: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接受该公司关于EDIT-101药物的IND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drug,即新药研究申请)。这是全球第一个在体CRISPR基因组编辑药物用于治疗先天性黑朦疾病,具体表现为眼睛视物时不能看到或看清物体,眼前发黑。

Editas的创始人之一张锋教授本人是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重大贡献者。关于张峰们这样的科学家可以成为“基因编辑婴儿之父母”而没有选择去这么做的原因,太多报道均有涉及,本文不再赘述。Aaron本人倒是对此有直接的评价,“这个(基因编辑)技术本身有巨大的潜力,目前只是处于太早期的阶段,脱靶等风险依旧很大。但我相信未来会以此而治疗更多的基因疾病,甚至修复出问题的基因等。”

关于生物技术的人工干预,今年1月倒是有个好消息 ——一名卵巢早衰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顺利产下一名男婴,这名男婴成为全球首例干细胞复合胶原支架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诞生的婴儿—— 由于卵巢早衰的患者在月经周期中没有卵泡活动,医生无法取得卵子,即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也很难实现受孕。

Aaron并没有直接回答“人工干预”的话题,而是从医学技术进步,疾病可预测性的积极角度作了回应,“比方说我的爱人很愿意跟我生活下去,她需要了解我的基因,我们双方都通过基因排序提前做好疾病的预测。这是好事情。”

这里的预测性,Aaron更多是从外科的角度进行诠释的。作为一名前外科医生,他认为目前花费5000多美金,耗时7小时就能做一组基因测序(即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有着重大意义。对于医生来说,一个半夜因为心脏问题被送到急诊室的患者,依据其先前做过的基因分析,医生可以联系该突发的心脏疾病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甚至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所引起的,“而这之前的医学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生物技术的发展,与药物研发的“偶然性”有相似之处。阿司匹林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霍夫曼在一个偶然契机下发现柳树的叶子有这样的功能。)“很多人在质疑一些科学研究未来的发展,虽然有些研究成果目前看来不够好,但它的‘不好’也在促进科学的发展啊。”

由于不能贸然地在人体上做实验,Aaron告诉36氪,生物学家做的更多的是去模拟疾病,比如组织的培养皿、动物身体模型等(心理疾病被排除在实验之外)。Aaron提到一个有着数十亿价值的他汀类药物(Statins),它可以帮助人们降低胆固醇和杜绝一些风险。一项剑桥大学参与的基因组风险评估系统,只需花费40英镑(约合52美元)做一项检测,就可以在出生时测出是否有患心脏病的可能,这项检测结果得分最高的人会被跟踪观察,如果生活方式的改善不足以降低风险,就会建议让人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Aaron和他的团队成员一开始都抱有“先进行筛查,直到可以治愈疾病”的心态,慢慢发现这样的做法不太对,因为“筛查比较保守,而人类并不保守。”

Aaron以安吉丽娜朱莉切割乳腺为例补充,“她妈妈死于卵巢癌和乳腺癌,所以她自己通过预测性的措施,进行乳房和卵巢的切除,这显然是一个预防性的措施。但这样的措施真的合适吗?”

焦点分析 | 从基因编辑谈起,我们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聊了聊长生不老的话题

长生不老的可能性?

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认为医学的发展将遵循加速回报定律,这个定律指出,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任何一种信息技术的能力都将逐年翻番。据称,这个不到70岁的狂人为了活着看到自己预测的那天到来,每天服用100多片药片,静脉注射膳食补充剂等。而据公开资料,谷歌所投资的Calico就是一家以医疗健康与延缓衰老为主攻方向的公司。

当36氪将Ray身体力行的案例分享给Aaron,并问及当人类掌握了基因组信息码,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建模和仿真,最终人类将可以对人体进行重新编程,就像对计算机做的事情一样,比方说RNA干涉可将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基因关闭等,是否长生不老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想法?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