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App创业者自述:我养了一年多的“猪”死了

发布时间:2017-09-19 15:56:53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创事记
导读:文/懂懂笔记 雷军说:“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而此时此刻的阿茂只想说:“我养了一年多的猪从风口上掉下来了,摔死了。” 2016 年初,阿茂怀揣着对理想的憧憬,在创业之都深圳的一家创业园安身。在杂乱的办公区域,懂懂笔记见到了这位曾经热血的五好青年

“面临危机,我们感觉政府科创补贴明显门槛太高,所以只能向投融机构寻求资金渡过难关。”阿茂告诉懂懂笔记,经历了这几年的创业项目洗牌,很多投融机构显然已经知道互联网企业“数据造假”这一通病,投资也很谨慎。

显然,App除了注册用户数之外,还有留存率这个硬指标存在。他们没想到刷注册用户数较为简单、成本也低,但App留存率的问题随之像噩梦一样到来。

“为了赢得资本青睐,留存率也不得不刷,现在行业内的报价是是安卓 7 日留存 20 元一个人头,iOS7 日留存 7 天是 35 元一个人头,而且这是最保守的价格。”阿茂坦言,如果是一万用户的 7 日留存,就要花费将近 40 万。

“所以我们周围的部分创企都选择了第二条路,去搞定投融机构的项目经理。”他透露,许多大型投融机构的投资审查机制漏洞百出,项目经理如果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应用中仅有注册用户数和少量的留存也是能够过关的,“像VC、PE要30%佣金一样,这些人(项目经理)也要30%。”

依靠这种方式顺利拿到A轮 800 万资金后,除了送出那“灰色”的30%之外,阿茂和津子又茫然了。

由于前期的数据都是“造”出来的,所以基本上App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可言,所以他们的方向又回到了最早的模式:补贴、送礼、投广告以换得新的用户增长。 

“我们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这个阶段我们还是无奈地继续‘烧’用户,这已经成了最没风险的习惯性选择。”他强调,几乎所有的App创企都逃不开这条路,怕改变后带来新的危机,只能不停地“烧”。

或许除了BATJ体系内的创业企业,很多垂直领域的App一开始都是在“烧”用户的“泥潭”里不断挣扎,有的则越陷越深。

于去年底“散伙”的“E路宝”App团队创始人丘峋告诉懂懂笔记,“我两轮融资只够‘烧’十六个月,经过一轮扩张,钱就没了。做App应用除非被(巨头)收购,不然想用钱‘烧’起来压根没戏,像这里(创业园)也‘烧’出过几款快速走红的App,但最终没有等到巨头收购,也没有抓住可持续变现的模式,在一夜之间就去向不明了。”

丘峋说,许多App创企一开始都是自信满满,但最后都活得十分艰难,“有些公司前期用户注册数比较真实可观的,(烧完融资)为了养活那几十号人,已经沦落到要靠卖注册数据为生,有的则会(作为第三方)为传统企业开发App、网站或者小程序以求生存。”一番话,无疑透露出了App领域“骨感”的现实。

资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助燃剂”,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暂时的安逸与膨胀的野心,在这种盲目“烧”钱扩张中,许许多多危机被创始团队所忽略了,而最终成了无法逆转的致命“过失”。

“不想再谈情怀了。经过这一次(失败)之后,我可能会选择继续到互联网企业打工,虽然辛苦,但是不会这么疲惫,成家了,也要对家里人负责。”阿茂感慨地说到。

对于资本来说,投了足够多款互联网产品之后,只要有一到两款抓住了变现的机会,被吹成“风口的猪”,那么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但对于另一部分App创企来说,烧完这一轮热钱之后的,要么被大企业收购,要么抓住一两个可盈利的点还能维持公司基本的开销运转。 

但更多的是像阿茂和丘峋那样最终解散团队,黯然离场。“猪”毕竟是少数,更多曾激情四射的App创业团队都因为诸如定位、体验、内容、市场拿捏不恰当等原因,成了风口“炮灰”,被深深埋在互联网“战场”的沙尘之下。甚至在这个“战场”上还不曾露面,就已经消亡。

或许应该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究竟是想做一个创业项目,还是为了做一个App而做App?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