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如何选择正确的竞品?具体方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12-13 20:07:18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互联网
导读:选择竞品,你真的选对了吗?市场上的竞品多如牛毛,产品经理如何在一大堆竞品中选择最合适,最有价值的竞品?具体方法有哪些?文章从这些问题出发,并进行了分析探讨,一起来看看~ 作为产品经理,选择竞品并进行竞品分析,是一个必做的日常工作。 产品经理

这就是变化。静态角度的竞品选择,往往跟不上了市场趋势的发展。看起来所选竞品是同一个维度的竞争,实际上并不是;而那些看起来不是同一个维度竞争的产品,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竞品。线性化的思维让我们的选品受到了局限。

否则,我们不能理解支付宝的蚂蚁森林,为什么支付宝竟然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并结合了产品化(消费、活跃、互动)手段去驱动一个人人皆可为公益的全民活动。我们不能理解两个貌似业务不相重合的企业facebook和snapchat,其中一方facebook会愿意以30亿美元去收购snapchat,另一方却“冥顽不灵”不接受收购?

否则,我们不能理解,外卖和方便面两个貌似跟填饱肚子相关但口味场景完全不同的产品,其中的方便面份额从2013年的462.2亿下降到2016年的385.2亿包,而2011年还是上涨态势的424.7亿?

否则,我们不能理解三体里的“我消灭你,跟你无关”“降维打击”这句话背后所代表的含义?

产品经理如果从线性思维角度去选择竞品,没有看到未来新的业务带来的冲击,没有调整好新的方向,是在竞品的延长线上进行的优化、迭代,在初始需求的方向上错误了,产品其实是难以突破和创新的。

04

造成我们线性思维选择竞品的原因,从心理角度出发,可能包含了心理舒适区、权威效应、规避损失等方面。

  • 所谓心理舒适区:就是我选择的竞品,必定是相关的企业、同行或旗下的产品。他们这么干,我也这么干。要错一起错。或者,要赢一起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就是“竞争对手”。
  • 所谓权威效应:就是巨头(竞品)做什么,我也跟着做,或者变着花样与众不同看不出复制痕迹。实际上,内心前置条件是:信巨头,得好处;巨头一定没有错;跟随模仿比单独创新好;
  • 所谓规避损失:对决策的恐惧;对探索新业务和功能可能造成后果的规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驱者更多的是先烈。如果是这样的话,建议看看福特t型车为什么能成功取代马车的商业故事,这样的胜利从何解释。

笔者认为,在市场多变、技术革新浪潮、用户习惯变化等情况下,选对的竞品,就要杜绝静态线性思维的选竞品方式。

竞品的外延并不一定是同行或功能业务相近的产品。如果把外延扩大,把有潜在或直接竞争关系的不同维度的对手作为“竞品”来分析,而不是产品的同行/非同行这种单一维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05

如何选对的竞品?笔者这里提出一个选竞品的方法:关键要素矩阵组合。

关键要素包含了:功能、业务、目标、用户、时间这5个点。

不同目标之间的组合,得到5个不同的分类方法。它们是:

  1. 切片法:功能+目标
  2. 聚焦法:业务+目标
  3. 目标法:目标
  4. 生命周期法:时间、功能、目标
  5. 交叉法:功能、用户、目标

以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1. 切片法:类似生物学上的细胞切片。我们把某些产品的功能,基于对方产品的目标、我们产品的目标作为重点的研究对象。这一类功能突出的产品,我们可以作为竞品进行分析。
  2. 聚焦法:专注于业务层面相关的产品的聚焦,而不以单纯的功能目标进行路径分析。业务包含了产品功能、策略、服务、产品运营、商业闭环等方面。例如:某款少儿在线教育的产品主打晚睡听故事的功能,我们是否可以从相关产品的晚睡业务模块中进行提取和分析呢?而不是偏向于该晚睡功能的单维分析。
  3. 目标法:即针对产品定位、整体市场目标所进行的竞品选取。
  4. 生命周期法:在不同阶段产品的功能和策略都会不同,我们模拟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上不同阶段,并对标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竞品,得到竞品组合。
  5. 交叉法。即:现在或未来产生了用户交叉、市场份额交叉、产品功能交叉等业务的场景,选这一部分的竞品进行分析。

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提倡的选竞品的策略。

举个简单的例子:回到10年前,如果你作为诺基亚的产品经理,是否会把苹果公司当作竞争对手?苹果手机当做竞品去对待呢?

如果回到近20年前呢?当苹果推出ipod时,诺基亚的风光背后,也不会想到了未来某一天,竟然是被能装1000首歌曲的移动播放器背后的公司,所引领的智能手机浪潮打败吧。

前文提到的facebook为什么要收购一个业务不重叠的互联网新兴企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交叉,当时很多用户都是青少年群体,风靡一时的阅后即焚功能把这批用户招至麾下,换言之就是抢夺用户,威胁到facebook的统治地位。

用户是facebook的生命线,后来facebook花费了12天研发了一款同类功能facebookpoke,但并未取得成功,这是后话了。

这里故事里的snapchat和facebook虽然并未直接在社交领域里真刀真枪干,但由于用户画像深度重合,实际上就是用户的交叉。未来某一刻可能产生深度用户交叉、抢夺的情况,那么,这类产品就可以列为竞品。

交叉法的竞品选择方法,除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对手和威胁,也可以引领我们去思考创新的产品。

蚂蚁森林结合了游戏化而不是参考同行的玩法,采用签到打卡或其他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度参与到公益里。这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游戏+产品+业务的组合,这自然是一种创新。还有更多的可能产生交叉的领域,从中选择竞品、分析竞品,不仅能获得新思路,更能启发产品经理们去打造产品的独特、不可替代价值。

关于如何选对竞品,笔者相信,这里面虽然看起来无关紧要,但事关需求、商业判断、价值等方面,还是要拿出来说一说。

选择对的竞品,你懂了吗?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