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原来,手机是这样“窃听”你的

发布时间:2020-03-16 23:24:03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互联网
导读:今年3·15,本报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个与所有手机用户息息相关的话题:难道手机真的在“监听”我吗?手机App是如何拥有“读心术”的? 更加吊诡的是,当你打开手机设置,想要关闭某些App的麦克风权限时,却赫然发现这个App根本没有这一权限。 没有授权麦克风

“有可能性,并不代表这种恶意App已经出现且广泛传播。安全起见,建议用户在下载App时,可以通过主流应用市场下载。知名应用市场的App大都是通过了正规渠道的审核和安全检测,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姜开达说道。

方法2

“浏览器指纹”乱点鸳鸯谱

特点:技术实现难度低,主要窃取和共享在同一局域网内的家人、同事的使用习惯并进行配对和共享推荐,造成的危害相对较小。

我和同事聊过的话题,怎么会忽然出现在我的手机上?我和老公私房话聊起过商品,怎么会在App中弹出?

《IT时报》记者采访网络安全专家后发现,出卖你的可能不全是手机麦克风,还有你的局域网。

悄悄记录的“浏览器指纹”

用户恩卉(化名)向记者表示,自己在与同事面对面聊天的过程中提到了电单车的电池,但她此前从未搜索过与电池有关的任何东西。

就在其打开闲鱼App后,与电池相关的链接便出现在她的手机界面中。与此同时,她的同事正在搜索与电单车电池相关的商品,而且恩卉的闲鱼App并没有打开麦克风权限。

网络尖刀团队创始人曲子龙表示,上述案例从技术角度来讲,其实现途径源于“依存性画像”。

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给每个人都构建有用户画像,继而按照人们的习惯和喜好推送广告。

原来,手机是这样“窃听”你的

每当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这一痕迹变成为用户的习惯或喜好,会被大数据记录在册,成为用户画像中的一个维度。

于是互联网上留下用户使用痕迹和浏览记录变成了用户的“浏览器指纹”。

身边人之间的“依存关系”

围绕“指纹”体系,用户的手机MAC地址、网卡的序列号,甚至基于手机的其他硬件标识等信息便构成了动态的用户画像。

该用户使用过的微信、QQ或者其他的浏览器的账号便成为不同App保存下来的“用户指纹ID”。如果当两个人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中,二者会产生依存关系。

以电商平台的购物链接为例,甲给乙分享了一条购物链接,从乙的角度看是一个购物界面,但是在浏览器里看到的数据信息则是甲和乙两人的“浏览器指纹”,大数据会将甲乙二人定义为依存关系。

当出现了第三个人丙,在甲和丙互不认识但乙和丙认识的情况下,丙打开了乙浏览的购物链接,大数据画像会认为丙的设备也有了乙的浏览器指纹,根据大数据的依存关系,会将甲和丙的手机主人匹配成有相关性。

当甲通过了自己的网络打开了浏览器,留下了浏览器指纹,大数据会根据甲的喜好为乙和丙推送甲喜欢的信息。

原来,手机是这样“窃听”你的

这就解释了为何办公室和家庭等环境中,常常出现不同人获得的App推荐信息近似的原因。

另外,在构建用户画像的过程中,麦克风权限也是其中的要素之一。

如果甲乙二人在同一网络/地址的状态下,通过面对面聊天讨论某个商品。一旦触发了App的敏感词,例如订餐、导航等,App后台会通过开启的麦克风权限对用户聊天内容进行监听。

即便没有点开麦克风权限的用户,也会因为两人的大数据依存关系在两人同时打开同一App或者浏览器时,出现聊天中提到的商品或信息。

本文素材来自互联网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