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正文

让智能干活,让BAT焦灼,弯道超车的张一鸣为何如此大胆?

发布时间:2017-09-30 05:43:16 所属栏目:访谈 来源:艾问人物
导读:文/牟小姝 上周,人民网连续发表三篇针对算法推荐的署名评论文章:“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去年末D轮融了 10 亿美元的今日头条,近期也传出了IPO的消息。在这个时间,来自官方媒体的连续批评,或许才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让智能干活,让BAT焦灼,弯道超车的张一鸣为何如此大胆?

文/牟小姝

上周,人民网连续发表三篇针对算法推荐的署名评论文章:“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别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去年末D轮融了 10 亿美元的今日头条,近期也传出了IPO的消息。在这个时间,来自官方媒体的连续批评,或许才是真正的危险。很快今日头条回应称公司将正视机器学习技术目前整体发展的不足,勉力改进。一路高走的今日头条,今年多次登上舆论风口,这也让一向低调的张一鸣也成为了艾问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

iAsk

故事是怎么开始的?

张一鸣,一个既没有颜值,篮球也打得不好,也不是学生会主席的南开普通技术男。从大学毕业到 2012 年之前,这样的张一鸣一点儿也没闲着。他先后参与和创建了酷讯、饭否和九九房等项目。到 2012 年 3 月,张一鸣注册自己的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今日头条”的手机资讯App。至此,张一鸣的身份不再摇摆,他以自己的产品今日头条CEO的身份出现,希望在众多互联网企业霸占的商业世界里挤出一块地。

在移动互联野蛮生长的时代,整个业界没有对新进者今日头条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喜爱。

虽然没有受到业界的太多关注,在创立今日头条的头一年,张一鸣却很害怕BAT们知道今日头条的存在,于是一直在躲。连张一鸣自己都说:“头两年别人理解我们是新闻客户端,理解我们是一个单一应用,比较忽视我们,我们也有意保持低调(当时偷着乐)。”包括 2013 年 3 月,俄罗斯投资机构DST的创始人尤里决定投资今日头条约 1000 万美元。张一鸣也低调的选择秘而不发。

让智能干活,让BAT焦灼,弯道超车的张一鸣为何如此大胆?

2014 年 6 月 3 日,张一鸣的今日头条开始一反常态的高调起来。因为今日头条宣布完成C轮融资 1 亿美元,由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此轮融资,初露锋芒的今日头条估值 5 亿美元。

说到微博,故事就更有意思了。当初跟投今日头条的时候,新浪觉得“微博与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但是到了 2016 年年末,微博在今日头条新一轮融资中选择了退出。因为成长起来的今日头条成了微博巨大的威胁。以至于到最近,今日头条和微博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新浪微博指责今日头条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从微博抓取内容,紧接着,今日头条 564 万粉丝的微博大号被禁言,与此同时,头条的内容也不能分享到微博。微博和今日头条的火药味日渐浓重了。

几年的时间,张一鸣把今日头条变成了一个拥有1. 4 亿活跃用户, 6 亿激活用户,最新估值将超过 200 亿美元的庞大企业。这些数字,不仅强烈的刺痛微博,更刺痛媒体巨头们的神经。

iAsk

窃贼还是创新?

众多媒体对今日头条喜爱不起来,是因为质疑。虽然张一鸣在很多公开场合反复强调:“今日头条”不是一家媒体,而是一家具有媒体属性的科技公司。但是,因为抄袭、版权问题,今日头条在一段时间内频频被诉诸公堂。

今日头条自身不生产内容,没有记者,更没有人工编辑。通过技术手段抓取来自各个媒体的信息之后转码,这让今日头条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容,但是却不能给原始网站带去流量。这是今日头条被传统媒体视为“窃贼”的原因。

但是作为用户,却很少去考虑这个信息是不是“偷窃”来的,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用户只想看到想看的内容。

让智能干活,让BAT焦灼,弯道超车的张一鸣为何如此大胆?

当搜狐、腾讯等传统门户新闻客户端,还在给手机用户推送千篇一律的新闻热点时,今日头条却拥有颠覆式创新的能力。它根据用户的兴趣标签,个性化地推荐新闻,用算法对性别、终端、年龄、地域分布等用户属性分析外,还对用户的兴趣和情感倾向进行分析,从而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用户阅读喜好的内容,呈现在APP头部位置。

今日头条握住了用户的核心需求,解决让用户方便的看到最需要的内容的问题。简单、高效,最大化节省了用户阅读新闻的时间成本,形成颠覆性的用户体验,最终让今日头条成为用户的头条。

iAsk

战斗秘籍是什么?

张一鸣曾经说过,自己并不是生意人,除做“今日头条”和之前参与的创业外,他自己没做过生意。不过目前看来,今日头条的生意,张一鸣做的很不错。

“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两句话,代表着两种运营模式。靠着这两种模式,张一鸣和今日头条都成为了资本的宠儿,很多人惊呼张一鸣是一个"颠覆者"。

成功的背后不会是太多偶然。今日头条成功的背后是不容忽视的技术优势和收割流量。

一方面,作为一个个性化推进引擎做信息分发的APP,今日头条最大核心是通过人工智能对信息技术智能性的分发。通过一个大数据的运算,能够将每一个用户的数据行为和浏览习惯精确化管理,形成大数据库。而它的商业模式也是数据智能。正是借助强大的智能算法,今日头条将无数内容提供商和用户连接在一起。如果没有数据智能,今日头条根本不可能打败已经非常成熟的门户和新闻客户端。

另一方面,在 2012 年的时候,张一鸣一口气开发了“内涵段子”、“搞笑囧途”、“内涵漫画”、“好看图片”、“今晚必看视频”、“早晚必读的话”、“我是吃货”等几十款内容社区类APP,然后发布到各大应用商店,靠着精准的关键词引流。“内涵段子”一度引爆整个市场,收割了大量流量。靠着精准关键词获取眼球、收割流量是张一鸣做内容的最大杀手锏。

让智能干活,让BAT焦灼,弯道超车的张一鸣为何如此大胆?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