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站 > 正文

区块链技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发布时间:2018-09-09 16:11:27 所属栏目:建站 来源:雪山上的红脚印
导读:9月15日技术沙龙 | 与东华软件、AWS、京东金融、饿了么四位大咖探讨精准运维!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项试验性的技术,能在面世之初就获得如此大量的资金追捧和广泛的关注。 古语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比特币的风头,盖因它离钱如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9月15日技术沙龙 | 与东华软件、AWS、京东金融、饿了么四位大咖探讨精准运维!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项试验性的技术,能在面世之初就获得如此大量的资金追捧和广泛的关注。

古语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比特币的风头,盖因它离“钱”如此之近。从另外的角度看,技术的出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它其实是互联网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区块链技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从技术上讲,比特币所使用的理论技术,均是上世纪的产物。数字加密货币的技术构想,可以追溯至1983年David Chaum所发表的ECash论文,文中所设计的加密货币流通方式,正是后来比特币账本技术的基础,1998年Nick Szabo所发表的Bit Gold,几乎给出了比特币的所有技术要素。

然而一切继续选择沉寂,比特币网络开始运行时已经是2009年。

除了次贷风波愈演愈烈,那一年并不特别,但世界比起十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互联网泡沫阴霾散尽,移动互联网大潮一路高歌,头条最先出现的位置不再是报纸和PC,而是我们手中的屏幕。

我们掌心里的设备,运算速度已经超过了十年前的PC,我们掌心的网络带宽,已经百倍于十年前的PC,而我们的PC更是几乎无时无刻不连在互联网上。正这样规模的节点数量和网络连接,才有了比特币所依赖P2P网络的运行基础。可以说,数字货币的种子萌动已久,但真正催生其生根发芽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和计算。

正是比特币的奇迹,才让人们关注到了区块链,这种伴着比特币成长起来的技术,以完全自组织的形式,竟然在陌生人之间承载起了数百亿美元的价值和信任!人们一边兴奋于这全新的网络奇迹,一边问出了所有好奇的孩子都会问到的问题:它能力的边界会在哪里?

连续九年处理和保护着逐渐攀升至千亿美元市值的比特币基础账本记录,区块链表现出了极度可靠性;在无数匿名参与者对交易的笃信中,区块链表现出了无可匹敌的信用背书能力;在全球矿主们日益激烈的博弈中,区块链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天然公正性。一种完全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一个完全自治的系统,体现了极度可靠、极度可信、极度公正的特性。

从技术上讲,区块链这些非凡的特性并非凭空想象。

它的可靠性来自于分布式对等网络技术,即所谓的去中心化。这给了系统以极强的连续服务能力和抗攻击能力,使用了同类技术的eDonkey文件共享系统,连续多年受到包括FBI在内的多方力量合力围剿仍蓬勃运行,不曾有一天停摆。另一个更典型的去中心化例子就是互联网本身,这个立项于冷战时期,以对抗核战争破坏为目标的网络通讯系统,显然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础设施。区块链的可信性,来自于分布式存储于全球节点上的链式数据结构,这是一个极其强壮的结构,篡改它不仅面临着不可逾越的计算难度,同时面临着收买其他大量节点的社会学难度和成本。

区块链的公正性来自于共识算法中无捷径的运算难度和无歧视的运算规则。

后两种特性有着密码学和数学的理论保证,也有着比特币这些年运转效果的实际验证。

基于比特币的成功,另外一种数字货币以太坊项目做出了更大胆的尝试,他们在区块链上实现了智能合约。

这是一种特殊的程序脚本,如果说比特币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价值的数字化铸造和交换,那么以太坊则允许我们对这些数字价值编程,可以对价值的流转编写任何附加规则。

这样一来,数字价值的操作就不再是简单的收入支出,而是可以变换出更多复杂的业务形式。

还是要从技术角度再强调一下“链”和“币”的区别。在技术逻辑上“币”和“链”其实是泾渭分明的,但具体到比特币的实现上,这两部分就像八宝粥里的米和豆一样,是紧紧混杂和耦合在一起的,中本聪并没有刻意把它分开,或者说中本聪也没有把区块链作为一个需要单独考量的部分。

虽然区块链重要的理论框架在时间戳(Time-stamp,1991年)和哈希现金(Hashcash,2002年)中就已发表,中本聪曾在白皮书中引用,但显然中本聪只是把它当作比特币技术的一个配角。基于这个历史原因,很多圈内人在理解这个问题上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所以在判断问题时,常会思维混乱或结论模糊。数字货币是十年寒窗一朝得中,而区块链技术却是无心插柳。区块链技术可以作为数字价值和信用的容器或载体,是比特币成功以后人们才意识到的事。

而比特币只是这个载体上的第一种数字化的价值媒介。

所以区块链技术并没有预设的目标,更缺乏一个非常透彻的描述。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全自治的信用容器是人类目前能盛放这类数字化价值的唯一技术。

区块链技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所遇到的种种麻烦,多多少少都和可靠性、可信性、公正性有点关系。

区块链的美好特性,没法让人们不去想象它的应用可能。

尤其是数字货币的火爆,直接为人们敞开了一个理想化的数字金融体系之梦:价值可以在任何两人之间无障碍的传递,合约可以按照约定规则自动化的执行,人的意见可以按照既定的投票比例无障碍的表达,汇兑、支付、期货、担保、抵押等金融业务从此直接发生在当事人之间,无需任何中介和背书,全球范围瞬间可达,而且更加公正和可信。甚至于,在金融以外,版权、物流、供应商协作、慈善、选举、自治组织等领域都充满了对区块链的畅想。

而这也不过是我们前几篇所述愿景的极小一部分,如果信用可以被计算机算法量化,如果价值可以用全数字化的方式流转,一个可以媲美人类文明的计算文明时代也许将就此开启。

然而,当我们嘴角仍挂着梦境的微笑,回头审视这承载着我们全部畅想的区块链技术时,会发现我们需要的是一艘能承载人类全部价值梦想的巨舰,而眼前全部却还只是一页舢板。

事实上,由于区块链伴数字货币而生,其架构和算法都牢牢的打上了数字货币的印记,中本聪的兴趣在于创造一种去信任(Non-Trust-Based)的数字货币。

而这样的定位使得区块链的设计完全以铸币和交易为导向,另外,中本聪将比特币定位为试验性项目,对算法有效性的追求强于效率追求。因此当我们尝试使用区块链去做更多事情时,就遇到了种种掣肘。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