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建站 > 正文

携程杀熟再次被曝,技术背锅也无法挽回用户

发布时间:2019-03-14 16:10:59 所属栏目:建站 来源:没用过携程的
导读:1 3月11号,网友@陈利人 爆料在携程购买机票,当时显示为17548元,就因支付时突然发现自己没有选择报销凭证,退回重选却被系统告知没有票了,等到重新搜索时价格变成了18987元。 贵了将近1500元,期间间隔不到10秒。 他当即退出软件重新登录,依旧是一样的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携程杀熟再次被曝,技术背锅也无法挽回用户

 1

3月11号,网友@陈利人 爆料在携程购买机票,当时显示为17548元,就因支付时突然发现自己没有选择报销凭证,退回重选却被系统告知没有票了,等到重新搜索时价格变成了18987元。

贵了将近1500元,期间间隔不到10秒。

他当即退出软件重新登录,依旧是一样的高价。

陈利人觉得这件事太过奇怪,随即登录海航官网查询。意外发现同样的行程,不仅有余票,且价格仅为16890元。

陈利人立马截图把事情曝光到网络上,引起网友关于携程大数据杀熟的讨论。

这里,我说一下大数据杀熟的含义:大数据杀熟指的老用户使用过程中看到的价格可能高于新用户,消费同样的产品老用户反而需要更多的钱。

2

而关于携程大数据杀熟,早在2018年的5月份,就已经有过先例。

当时不少网友反馈,同一个酒店的同一个房间,用不同手机预定居然出现了不同的价格。其中一个网友提供了订购的截图。

截图上显示,网友分别用两个账号订购当天同一酒店的同一房型,结果价格居然相差25元,其他网友也晒出了192元的差异。

一时间,携程“大数据杀熟”的声音此起彼伏,包括王局和演员韩雪,都曾在微博上公开吐槽携程:

携程杀熟再次被曝,技术背锅也无法挽回用户

其他被坑的小伙伴也不少:

携程杀熟再次被曝,技术背锅也无法挽回用户

携程杀熟再次被曝,技术背锅也无法挽回用户

最搞笑的是,甚至专门有人建了一个话题叫:#关于携程说起来都是泪#,2796位被携程坑了的小伙伴在里面各种吐槽自己的经历。甚至有大v专门组织了一次抽奖活动安慰和自己一样被携程坑过的小伙伴。

总结大家的经验,不难发现,携程的大数据杀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数据杀熟:老用户对于同一项服务的价格有时候会比新用户高。

2、下单之后无法取消订单:曾有人在携程上买过两张机票,因行程有变取消订单时,却被告知要收取一万八千多的退票费。

3、软件上的描述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有时候买的五星级酒店服务,到店之后却发现与想象的差距太大。

携程在讨伐热潮中站出来声明称:

造成重新下单显示无票的原因,是2月26日发布的新版本中在机票预定程序中存在Bug——在该版本的全球订票系统中,每一次点击“支付”,即便没有付款,都会暂时占上预订的位子。

这导致再次搜索出现无票,系统自动推荐了更高舱位的机票。

不少网友看到声明后,纷纷表示这是什么操作?还有人模仿携程技术同学一脸懵逼状:又让我们背锅?!

不论携程把理由说得多么冠冕堂皇,我想也已经没有用户会信了,正如陈利人在微博中所说:用户信任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信任的毁灭只需一旦。

3

那我们普通用户在面对大数据杀熟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说到应对,我们首先要知道网站是通过什么方式“杀熟”的?

由于大数据的应用,网站可以轻易通过用户浏览的历史、搜索记录和收藏、下单等行为,刻画出该用户的画像。

如果你“幸运”地被划分到消费能力高的画像群里,那对不起,网站很有可能在你下次搜索产品时,给你推荐价格更高的了。

网站甚至还会实时分析你的消费意愿,对搜索产品的购买意向。

如果发现你此刻购买欲望非常强烈、购买需求非常迫切,也会有可能给你推荐高价格的产品。毕竟在急需的情况下,谁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去货比三家。

知道对方的战略后,我们就有了对策。既然你要做用户画像,我们就要模糊我们的画像,让你捉摸不透,,猜不准我的心理!

1、卸载重装

一举摧毁对方积攒许久的信息,伪装成新用户,家世清白,一干二净。说不定还会赶上新用户的福利,比如注册送红包等。(千万别使用原号码登录,相同账号的信息早已记录在案了)

2、关闭权限

每个软件使用过程中都会获取我们或多或少的信息,在使用一款APP之前,充分了解它的用户权限,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关闭一些隐私权限。也可以有效避免被采集信息,从而被杀熟。

3、干扰搜索

既然平台分析需要收集你的搜索习惯和倾向,那你就尽量扰乱它的收集。比如你要买苹果,同时也搜索一下袜子、水壶等等。留下错误记录,降低平台数据的精确性,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4、多方验证

如果涉及到交易,在觉得价格有问题的情况下,可以用其他人的手机(不同设备和账号)搜索对比一下。每个人消费能力和习惯都不同,用户画像也就不同,可以对比选择价格最低的下单。

技术的发展本来是为了更加方便我们的生活,却在大数据滥用的今天成了我们的跟踪器。今天会有大数据杀熟,明天会不会有大数据害命?

身为一个技术从业者,更希望大家明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最终关乎着你我每个人的人身安全。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