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如何看待移动芯片之死

发布时间:2018-12-18 17:01:52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今日头条
导读:5G将至。站在又一个通信网络革命的路口,回望3G、4G时代,在手机行业发生巨变的同时,上游芯片厂商也各有各的命运:成功的各有不同,失败的却极为相似。 最大的赢家非高通莫属,在3G、4G时代风光无限的同时,它也是5G时代最活跃的参与者甚至是当前唯一的参

当时的数据显示,虽然四核终端还在不断出新,但市场占有率没能有明显突破,搭载高端四核方案的产品稳定维持在不到30%的市场份额。最终,多核败于低价,展讯、新岸线、晨星等以低功耗、低价格为卖点的企业活得十分逍遥。

从用户角度理解,这是必然的,当时人们的主流应用还是社交和游戏应用,对多核的需求并不强烈。

一心陷入“多核”的芯片厂商们,也就此错失了一次以用户需求出发的变革机会。

迟到的价值回归

智能转折时代,芯片厂商们的疯狂表演让“多核”已看起来不那么美妙,不过迷失的厂商们仍然维持着巨大的惯性。

比如,三星曾推出八核处理器,联发科推出了“真八核”,英特尔则推出了第二代凌动处理器Z2580。它们都有占领高端产品市场的野心,也重新梳理了各自对多核的主张。

有手机业务支撑的三星,虽不愁八核的销路,,但产品销量并未大幅提升;希望在高端市场有所突破的联发科,还是主要出现在小米低端产品线序列;与联想再次合作推出K900的英特尔,同样也收效甚微。

反而是“多核”概念的始作俑者英伟达,及时调整了方向。

之后的芯片采用的仍然是四核架构,在宣传中更为不断强调GPU的重要性。借此,它希望将用户和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概念与对比空间中。

只是这一次的它并没有那么幸运。

CPU与GPU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用户体验?对此,英伟达没有给出答案,用户也失去了继续听下去的耐心。

主流手机厂商缺少与英伟达合作的欲望,迫使它逐渐淡出移动平台,无奈转向车载平台。

后来,被“多核”所迷的其他芯片厂商们也开始清醒过来,各自开始自己的表演。

联发科突出SMP(Symmetrical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器结构)的处理逻辑,关注单核高负载带来的能耗问题;华为麒麟进一步深化“阶梯式”的分配工作负载理念,系统运行工序逐渐人性化、智能化。

“老大哥”高通,则在5G来临之际让“多核”有了不同的含义。不久前,它推出了支持5G网络的骁龙855,内核采用“1+3+4”的架构,即1个“大核”、3个“中核”、 4个“小核”。

可是时间是残酷的,市场也不等人。

从智能时代一路走来,以技术和厂商诉求盲目前行的芯片厂商们,如今只剩高通、联发科、展讯少数几个玩家。

结语

复盘芯片行业,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2012年至2018年,市场利好不断润泽通信产业链,市场并不干涸;手机厂商们方向清晰,对解决方案的描述也非常明确。

不过,被需求裹挟的芯片厂商们,也只是听到了来自客户的声音,在照单生产的同时,对用户关注的功耗、散热等问题却鲜有关注。

也许在上一个转折与变革的关口,芯片厂商们暂时放下2B心态,在了解客户需求之余,直接聆听用户的声音,能让它们推出更平衡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话,在5G前夜也许有更多玩家获得入场的机会。

然而现实从来不存在“也许”,只有“将来”。

【编辑推荐】

  1. 流量引导:网络世界的负载均衡解密
  2. 应用安全:Web攻击手段及防御之—网络层或漏洞
  3. ZeroNet会颠覆现有的Internet网络吗?
  4. 5G网络或“杀死”WiFi,国产手机率先布局
  5. 1G到5G之争:一部30年惊心动魄的移动通信史
【责任编辑:武晓燕 TEL:(010)68476606】

点赞 0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