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人脸识别——该泼点冷水了

发布时间:2019-11-07 03:14:12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仅需一张打印的照片,就可以直接从快递柜中取出快递,这样的人脸识别你敢用吗?前段时间,嘉兴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一群小学生拿着父母的照片,不需要取件码就可以堂而皇之拿到快递。 然后,有人也对此进行实验,结果令人深感恐惧:通过打印好的照片

杭州某中学也使用了“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系统每隔30秒进行一次扫描,针对学生们阅读、举手、书写、起立、听讲、趴桌子等6种行为,再结合高兴、伤心、愤怒、反感等表情识别,分析出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状态。

人脸识别——该泼点冷水了

如今,引入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的学校不在少数,且大多为小学、中学,甚至还有不少学校开始尝试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

一时间,人脸识别进校园好像成了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先不说人脸识别系统是否真的有助于教学,此举是否有侵犯学生隐私和尊严的嫌疑呢?有人说教室属于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是不违法的。

在苏苏看来,此举虽然不违法,但是学生应该拥有起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来分析学生的上课效果,势必要采集海量的面部数据,那么这是否涉嫌侵犯学生和老师的肖像权呢?而如此海量的人脸面部数据如何存储、使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旦出现信息泄露事件其后果不堪设想。

笔者从不怀疑AI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然而当下技术应用似乎过于快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学校是否也应该停下来想想,人脸识别系统究竟能给教育带来多少真正的辅助作用?毕竟,没有人愿意时时刻刻处于被监控状态,学生不愿意,老师也不愿意。长时间处于此类状态甚至还有可能让学生养成表演型人格,增加学生心理压力,反而降低学习效果。

9月5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也表示,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都要非常谨慎,能不采集就不采,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尤其涉及个人生物信息的”。

日前,微软已经悄然删除其最大的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MS Celeb数据库2016年建立,微软描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开面部识别数据集,拥有超过1000万张图像,将近10万人的面部信息。这些数据信息被用于培训全球科技公司和军事研究人员使用的面部识别系统。

微软此次删除人脸数据,最直接的考虑,就是担心侵犯公众隐私权。因为微软是通过“知识共享”许可来抓取图像和视频中的人脸信息的,并不一定直接得到了照片与视频中的人物的授权许可。

但更重要的是,微软删除这个数据库,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考虑,那就是人脸识别有可能侵犯公民权利和隐私。

人脸识别和隐私保护法律冲突吗?

如果说人脸识别是否涉及侵犯隐私问题尚且处于争议之中,那么,人脸识别是否和当下日益严格的隐私保护法律冲突呢?

2019年8月,瑞典数据保护机构(The Swedish Data Protection Authority,简称DPA)对当地一所高中开具了《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罚单,原因在于该高中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学生的出勤率。

事实上,欧盟GDPR对于生物特征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就为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法律规制准则。

瑞典DPA认为学校的数据搜集行为有违必要性原则,且学校的数据收集行为缺乏正当性依据,明显违反了GDPR第9条的规定。

无独有偶,美国第九巡回法院在一项裁决中表示,面部识别技术对公民隐私的伤害是具体的,违反了伊利诺伊州的《生物特征信息隐私法》(BIPA),因此同意伊利诺伊州的一名用户以滥用面部识别技术为由起诉Facebook。为此,Facebook可能面临每位用户1000至5000美元的罚款,700万用户最高可达350亿美元。

而旧金山甚至禁止地方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并规定城市机构在购买其他类型的监控技术之前获得城市议会批准。此后,马萨诸塞州的萨默维尔市和加州的奥克兰市也分别在今年的6月和7月出台了禁止政府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的法案。

很明显,人脸识别技术的信息采集去年颁布的GDPR有着明显的冲突,某种程度上也不符合伊利诺伊州的BIPA的相关规定。随着各国对于隐私信息保护愈来愈严格,人脸识别技术必定要符合法律法规。

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法》开始实施,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其中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如此看来,人脸识别收集个人面部信息似乎也不符合我国《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要求。

结 语

如今,人脸识别处于风口上,技术应用也开始进入“井喷”发展时期。其中,“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并不少见,人脸识别产业明显存在泡沫。譬如市面上常见的“人脸识别考勤机”,只需脸部采集数据吻合六成以上便认为是同一人,其技术可想而知。

所以说,现在是时候给火热的人脸识别泼点冷水了。

人脸识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当下却不应该一味只追求市场应用,而忘记了修炼好内功,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如此好的技术,可千万别因为一时之快而有所折损,让用户失去信心。

历史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速度太快容易出问题。当初袁绍不信,火急火燎进攻曹操,结果饮恨于官渡;后来曹操也不信,轻骑日行三百里追击刘备,猴急的想要拿下孙刘,结果痛哭于赤壁。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