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互联 > 正文

工业互联网的三重境界

发布时间:2019-03-19 09:50:48 所属栏目:移动互联 来源:林雪萍
导读: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当下已经是炙手可热了,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互联网也成为新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行业赋能,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个重要使命。然而,这些看上去还都是政府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者的单方向意愿:也许它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当下已经是炙手可热了,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互联网也成为新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行业赋能,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个重要使命。然而,这些看上去还都是政府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者的单方向意愿:也许它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独立赋能的价值。

安静的日本制造

笔者三个月前参加中日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会议的时候,双方参加的人员对比,颇有意思。日本出席的公司,,主要是三菱、NEC、欧姆龙、东芝等。这并不意外,它们主要来自信息化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团队。他们为行业的服务传统,由来已久。

然而中方出席的团队成分就比较复杂了,既有ICT厂商,也有机械制造商和家电制造商。不消说,他们都是一个共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商。

这种对阵局面,让日本代表团很是困惑。跟中国打交道这么多年,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赛道上,感觉中国突然换了一群新角色跟上来,这让他们很不适应。

在日本,这些工业互联网服务的提供商,与用户企业绑定的很紧,往往是给一家一家企业做内部的物联网改造。例如富士机械,这家企业生产的电子表面贴片机SMT的企业,几乎占据全球市场的30%;而它的模块化组合机床,在丰田汽车的同类供应量产品中占据70%的份额。它正在小心地构建自己的工业云NEXIM,一方面基于数据,形成对制造过程的全局洞察;另一方面围绕机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数据服务。

富士机械的工业云平台

图1 富士机械的工业云平台

笔者在去年10月份参观这家工厂的时候,对它们的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入建模,感到非常震惊。而无论是它的供应商东芝,还是富士机械自己,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与行业赋能。二者老老实实地按照一个项目去做。可以说,这只是基于物联网、基于数据价值的一次升级。仅此而已。要是在中国,类似的这样的两家,或许都该唱响“工业互联网平台之歌”,为行业赋能。而在日本,他们真的是在埋头做好这样一件“机器+IoT”的事情。

这类现象,笔者称之为“安静的日本制造”。相当于中国热热闹闹地大搞“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日本会不会觉得中方邻居“太吵了”。

而那些日本机械设备制造商,无论是发那科机器人,还是大隈、马扎克等顶级机床制造商,都呈现出对机械产品更加专注的价值挖掘。工业互联网,只是一个让机器发挥更高效率的一个手段。日本制造商给人一种印象是,围绕着自己机器的增值,远胜于去做一个面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的三重境界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推动企业数字化的好手段。它综合了物联网、数据分析和IT的价值,使得机器变得可以空前高效,数据价值也得以绽放。从历史发展来看,工业利用IT技术,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升级改造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打通企业业务流程的内化、实现制造服务一体化的外化阶段,以及为行业赋能的平台外挂阶段。

图2 数字进程的三化阶段

最早上路的是企业信息化。内化是企业面向业务连通的内在需求,通过IT连接业务流程。世界上第一个财务系统的出现,正是出现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随后,各种不同的信息化系统,被广泛应用在企业的各个部门。这期间也产生了大量的孤岛,但信息化基本上是工业化过程中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在中国,工业化发展程度并不充分,信息化被强行嫁接在工业化上,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两化融合”。经过十年的培育,两化融合已经广泛应用,深入人心,也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标准。但这些正待深入的工作,目前看上去它的节奏,正在被席卷而来的工业互联网所打乱。

外化是企业的价值链围绕着产品,向用户端扩展的过程。它既包括供应链的拓展,也包括制造业走向服务化,实现 “产品服务一体化”。对于复杂产品系统CoPS(Complex Product System),实现高价值服务,往往更为适用。最早创立了这种模式是英国的罗罗发动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这种做法还属于新型秘密武器。这是一种基于远程服务的全新模式,使得GE和普惠发动机非常被动。《最高的战争:波音和空客之战》一书中曾经描述了这一戏剧性的场景。1997年新加坡航空采购波音777飞机的时候,普惠丢失了新航这个铁杆客户,后者执意要采用罗罗发动机——航空公司往往会决定选择何种发动机,而不是飞机制造公司。普惠断定罗罗发动机给出的折扣可能是100%,因为普惠即使提供了85%的折扣也没能拉回新加坡航空。GE同样也在波音787丢失了全日航这样忠心耿耿的重要客户。这种“外化策略”,强化了企业对于IT技术的应用,使得服务价值链大大拉伸。

而外挂,则是对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支撑。这需要一种通用性的赋能平台,它需要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性技术。这是对传统项目制的一种巨大挑战,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鲜明的行业鸿沟、企业变化多端的流程,对平台而言,都是捉襟见肘。最重要的是,它的商业逻辑也将发生重大改变。一个工业企业,这次需要作为一个运营商的角色出现。有时候很难理解,一个跨行业的平台,真的能为其他行业的公司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一个工程机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上很多的缝纫机,这种价值到底有多大?国内许多卓越的制造公司,正在这条路上乐此不疲。然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捣鼓好自家工厂的机器,却未必能优化别人家的工厂。在不同的工厂,即使同样的机器,会因为工艺、流程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平台,很难照顾到这种个性化的变化。

把内化、外化和外挂,混同一件事来做,是会吃大亏的。

日本人在外化,花了大量的功夫,但却迟迟不肯拿出来进行“外挂”。日立、NEC、东芝的解决方案,在制造业中积极探索应用,但很少有人会提“为行业赋能”这件事。作为稳重的工业老司机,日本人绝不会用PPT来做生意的。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