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 > 正文

未建已见,未调已优:华为用AI加持四大重构 引领数据中心能源创新

发布时间:2020-01-10 01:09:12 所属栏目:运营 来源:C114
导读:副标题#e# 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云、5G等新兴技术的迅速推广和应用,未来人类社会将迈向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要支撑这样一个智能世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成为智能世界的底座。 但是,当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存在建设周期长、上线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伴随人工智能、物联网、云、5G等新兴技术的迅速推广和应用,未来人类社会将迈向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要支撑这样一个智能世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成为智能世界的底座。

但是,当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存在建设周期长、上线时间慢、平滑演进困难、初始投资大、不能按需扩容弹性扩展、效率低、PUE高、运营成本高等挑战。要解决这些挑战唯有持续创新,“云+5G+AI+边缘”成为数据中心创新的大方向。尤其随着算力的快速增长,对数据中心能源友好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此,在主题为“智能DC,预建未来”的第五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技术峰会上,华为数据中心能源领域总裁何波在接受C114专访时表示:华为一直践行着引领行业的承诺和责任,做数据中心能源领域创新引领者,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模块化+智能化”,“AI加持四大重构”最大化数据中心能源价值。

1 华为数据中心能源总裁何波

四大重构,预建未来

IT与云变革驱动下,数据中心能源也在不断演进。

首先,数据中心算力的增长会越来越快,高密趋势下需要能够支持大容量、高密度的能源技术,才能让算力从容发挥;其次,通过云计算弹性调整计算能力的同时,数据中心的能源能否动态的适配非常重要,动态精确制冷成为主流趋势;再次,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故障对业务影响巨大,对AI需求大幅提升。

针对数据中心能源领域面临的新挑战,何波表示:华为提出“四大重构,预建未来”,在预测到未来趋势之后,用实践行动去建设,与客户一起谱写数据中心更美好的未来。

重构供电:三位一体,更融合,更可靠

为此,华为提出“供、配、备”三位一体理念,极致融合,使得数据中心能源部署更快、更省、更高效。

“供、配、备”模块化一体设计,使得占地减少30%;预制母排,安装工时减少40%;组建集成化,降低初始投资风险;按需部署,可灵活扩展;iPower实现全链路可视可管、预测性维护。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SmartLi智能锂电解决方案正在引领数据中心进入锂电时代,通过将电力电子与电化学相融合,实现低不均流度和新旧电池混用,减少CAPEX;采用磷酸铁锂LFP电芯更安全可靠。

重构温控:从“制冷”到“智冷”

为此,华为锤炼间接蒸发冷却,催熟行业新品。华为FusionCol间接蒸发冷却解决方案,通过硬件升级和AI加持,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延长自然冷却时间,扩大蒸发冷却应用区域。目前华为是全球间接蒸发冷却实践和运用最多的之一,已经在国内外北方部分城市应用,明年将实现在国内南方应用,目前在深圳试点把pPUE做到0.15(pPUE指的是制冷系统的制冷因子)。

此外,iCooling@AI 能效优化技术在给定的气候条件、业务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等条件下,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推理出最优PUE下的系统参数,提高制冷系统整体效率,降低PUE 8%-15%,实现数据中心能效最优。

重构营维:从人工到智能,更易用

数据中心越建越多,运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摆脱对人的依赖,对技能的依赖,用更普惠的AI等技术使得数据中心能源的运营和运维更简单,成为关键。

为此,华为持续坚持从人工到智能,再创数据中心运维新高度。华为希望实现智能化营维,通过AI故障识别、无人巡检、图像和声音自动识别,继续降低运维成本30%。

重构架构

从工程化到模块化、预制化、产品化,更快更简单。未建已见,未调已优。

华为不仅在自己数据中心用预制、数字化等创新方式来做到更快、更简单、更可靠,面向未来的边缘计算华为也做了大量的探索,主张边缘全栈DC,给客户带来全生命周期更加快速、全面、可靠、极简的解决方案;在大型数据中心上,华为也在探索如何像乐高一样做数据中心,比如探索能不能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连同房子一起形成模块化,像搭积木一样形成一个数据中心,来实现工程产品化,化繁为简。

此外,华为还从规、建、维、营、优等方面提出面向数据中心能源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理念。何波表示:在数据中心能源方面,华为希望“未建已见”--还没有建设但是已经看得见,所见即所得;希望“未调已优”,用数字化的工具去建模去设计,在还没有开始建设之前已经看到数字化模型,在建设过程中用数字化模型去指导制造和建设,然后再把这些数字化导入DCIM平台,使得运维、运营和优化还是基于数字化的这些元素,实现整个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和智能优化。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