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 > 正文

【IDCC2020】圆桌对话:数据中心布局的热点地区探讨

发布时间:2020-12-12 06:00:33 所属栏目:运营 来源:网络整理
导读:2020年12月8日-10日,第十五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作为数据中心云计算产业内知名的盛会以及IDC企业、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政府和厂商等产业上下游的高效沟通平台,与会嘉宾包括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数千人。 在

第二个,类似于关于安全相关的,比如欧洲有GDPR,GDPR协议,比如一个用户不玩这个游戏了,他发出删除的请求,作为我们的服务提供商,我必须全流程的把他所有相关数据给删掉,这个本质上很多公司是不具备的,如果你不做那块业务你不会做这个事情,最多把这个用户pass掉,而不是delete掉,这也会有很大的技术挑战,合规的问题,包括在东南亚国家也有类似的事情。

 第三个,运营层面,在国内,主要的渠道比如有IOS的,有苹果的渠道,Android有很多,各个硬核联盟发行,包括抖音、腾讯,出海之后你发现不一样,比如我们做韩国业务的时候,韩国最大的APP Store是三星的,东南亚这块日本偏IOS为主,东南亚又有很多不同的渠道,包括支付,也会碰到很多问题,甚至有些公司做了巨核支付的事情,这是发行层面,包括东南亚的Google ply,这也是很重要的层面。技术层面,最大的问题是网络联通性,因为东南亚的整个网络,比如越南用户建在新加坡,其实是有影响的,包括越南也有政策法规要求数据落在他们本地,对于整个技术层面,怎么做到分布式的过来,其实我最终的用户运营和计算,某种程度上要做到分布集中式,这个过程也是有一定技术挑战的。所以,从政策,从法规,从运营,从技术,从用户,方方面面,其实都有不少挑战需要我们去基于各个公司自己的情况,你的优缺点来落地,来执行下去,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谢谢。

主持人/杨培锋:谢谢徐总,您提到政策、市场、法规,我想将这个问题再延伸一下,我想让IDC的几个公司,包括几个运营商朋友,你们站在你们的角度讲一讲IDC业务,因为我们今天的课题是IDC出海,coco,香港IDC进入,我相信香港是非常开放的环境,但对于我们很多同行,国内的IDC,或者是国内大的OTT企业,在香港落地IDC业务,或者是做自己的使用也好,这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或者marking方面的选择,您有一些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呢?

Coco Cheng:我分析一下香港现在的状况吧。香港总共有790平方英尺的存量,香港有多方面的,有本地运营商,也有运营商背景的,也有外企的,我先说本地运营商的优点吧,中立的机房,本地运营商,对本土情况会比较熟,对香港有关申请土地,或者申请电,怎么改建,灵活性高一点,中立数据中心提供方,你的选择会比较多,无论是你的宽带选择,或者云服务选择,都会有很大的自由度。另外一方面,不小的一部分,有一些运营商背景的数据中心,它也有它的优势,因为很多时候他会有一些绑定的优惠给到你,比如他的带宽资源,或者是他自己的云服务等等,你整体算起来可能会做到成本比较好。但是另外一方面,比如你帮到他的机房里面,有时候比较难连接到其他的运营商,如果你真的要连到其他伙伴的话,有可能你就需要依靠本地线路,去到中立机房,才能够连到你的合作伙伴。后期运营可能会比较贵一点。 

第三方面,一些全球的部署,多地区多国家布点的话,他可以提供整体的方案,或者是合同方面,比较方便一点,聊一次全球都可以用,都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客户需求选择。香港是非常自由的地方,政府是非常支持的,我们也有相关的促进政策,包括政府会拨出一些数据中心专用土地支持数据中心发展,有一些优惠的计划,也会有一些扶持的措施去鼓励我们发展数据中心产业,在电力方面也比较稳定,香港的电是多燃料供电,比较充裕一点。所以如果企业去选择的话,各方面可以考虑一下,政策或者选择,或者安全性方面,也是不错的,香港数据中心,里面我们只提供机柜跟电,还有一些连接的服务,但是我们不会审查企业里面跑什么内容,比如游戏、OTT、直播,我们都不会有审查,甚至于政府也不会做监控。 

主持人/杨培锋:感谢coco,jeffrey分享一下新加坡方面,你代表新加坡数据中心,对新加坡市场比较熟悉了,刚才维度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分享一下。 

郑新华:最新的情况,刚才peter聊了,我们在新加坡运作,哪怕你要做生意申请牌照,我们很透明化,只是表格多一点,只要你把相关资料填妥,在新加坡做生意的确很容易,我们的监管局也相当严厉,根据你填的资料做核实。在某个程度上,比如金融界,他们比较宽松,所以为什么很多财经公司、****,大的美国公司,都会把交易所放在香港,新加坡这几年一直努力争取,我们可以说平起平坐,从交易所方面,如果他们只是做training的话,他们喜欢做香港交易所。资源方面两个国家差不多,peter很谦虚,新加坡并没有这么多,马来西亚有先进条件,比如地域地皮价格,人工,他们都有他们的优势。新加坡现在最大的挑战,在数据中心行业里,我们的国家碳排放指数已经超过2015年在巴黎签的环保协议35%,所以现在政府很紧张,在数据行业里面我们用这么多量,排放这么多二氧化碳,到底对这个国家的效益在哪里,经济效益在哪里,因为工厂也会消耗能耗,他们排放的量大,一个工厂进来开四条线很容易,最多二三十个员工,从数据中心行业来说,本身不能有经济效益,可是连带的生态可以,比如我们带个客户进来,客户的需求,制造他们的内需。比如阿里,打贸易战,他们请一千个大学生做编码研究,可还是不够,我们政府要求数据中心接下来要制造三千个工作机会,怎么做呢?间接生态带来什么,比如阿里请一千个编码员,因为需要编码,需要服务器,服务器厂家就需要请员工做维护,支撑阿里的活动。除了配套之外,做维护的,做营销的,阿里接下来要打广告,包括媒体公司等等,所以我们一直在跟政府谈这个问题,而且他们有一个相当高的门槛,你带来的客户必须是新客户,之前新加坡没有成立总部的,比如亚马逊、阿里、腾讯都成立总部了,不算,在条款方面,在新加坡现在做数据中心的确很挑战,就像我们公司一样,我们有地皮,在能源方面我们必须给一个方案,我们的方案是我们的再生能源必须贡献到帮助我们政府减轻碳排放指数,我们也在探讨合作,输入外地可再生能源进入新加坡等等。从区域方向,新加坡正走向另外一个模式,机会是有的,现在从数据中心行业里面,中国有能源公司可以考虑一下,这是新加坡很急需的。其他方面,要是有任何大的公司,比如一些大的投资者想去新加坡投资的话可以的,只要你是新的,你认为你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新加坡是很欢迎的。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