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沉浮中的“现金贷”,和它度过的艰难一周

发布时间:2017-12-20 10:27:31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钛媒体
导读:导语:现金贷在此期间渐被标签化,甚至被称作民间高利贷的“线上版”。 从盛夏到入冬,现金贷仅仅用了43天。 12月1日晚间,现金贷监管靴子落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导语:现金贷在此期间渐被标签化,甚至被称作民间高利贷的“线上版”。

从盛夏到入冬,现金贷仅仅用了43天。

12月1日晚间,现金贷监管靴子落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划出了行业的三大门槛:综合利率36%以下、牌照经营和场景依托。

仅仅1个余月前,美国东部时间10月18日,现金贷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连续创业者罗敏成功将趣店带入美国资本市场,这家曾因“校园贷’业务受到质疑的创业公司似乎在纽交所成功洗白“原罪”。

然而,危机也正从此时酝酿。在一篇名为《趣店罗敏回应一切》的文章里,在提到催收问题时,罗敏说了一句日后引发极大争议的话——“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

这让罗敏和整个现金贷行业一时间卷入了舆论漩涡,高利贷、风控系统薄弱、暴力催收等问题被放置到舆论聚光灯下。在中概股历史上,似乎还没有一家公司和行业能在上市短短几天内获得如此巨大的关注以及铺天盖地的质疑。现金贷在此期间渐被标签化,甚至被称作民间高利贷的“线上版”。

监管紧随其后,11月2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下发特急文件紧急叫停新设网络小贷。大约一周之后,随着文首提到的那则《通知》的落地,“现金贷”迎来一波清理整顿的生死大考。

行业此后迅速呈现出了一幅凛冬图景:大量现金贷平台首次逾期率暴增,一边大力催收,一边“捂紧口袋”减少放款;部分借款人则摆出骑墙姿态——一边疲于应付催收,一边寄希望于平台倒闭,自身欠款不还而销;数量庞大的助贷机构则陷入“身份焦虑”——它们既无牌照傍身,又无法从事风控等“核心业务”。

“行业内不少人都对他(罗敏)有一定意见,他的言论让舆论过度集中在这个行业。”上海一名现金贷平台CEO对钛媒体直言不讳表达对于罗敏的不满。但也有业内人士对钛媒体表示,趣店作为头部平台并且在美上市,是合规程度最高的平台之一,但是“阿猫阿狗都能放贷”的状况把行业拖入乱象。

跳出事件本身,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和冲突也在关于“现金贷”的讨论暴露无疑。对于监管层的严厉新规,行业内赞赏者众,但也有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监管“这一刀切地太深太重”,而万穗小额贷款公司原董事长张化桥则撰文直陈“现金贷的新规令人失望“。

定义“现金贷”

事实上,此次引发舆论热议的“现金贷”一直缺乏严格定义。很多人将其视为欧美“发薪日贷款”的国内翻版,它的特点在于无抵押、小额、短期,其依赖的信用依据是借款人的工作及薪资记录。由于借款人承诺在下一发薪日偿还贷款并支付一定的利息及费用,因此称发薪日贷款(payday loan)。

而此次的《通知》则对于“现金贷”进行了相对明确的特点概括——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

整体消费金融行业近年来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具体的模式选择上,各家公司侧重点不同,其中在是否依托场景的问题上,形成了两类不同的产品——无场景的“现金贷”以及基于消费场景的消费分期、消费信贷业务。仅从定义上看,依托真实消费场景的消费分期、消费信贷业务,被明确排除在此次监管的规范范畴内。

除场景要求之外,《通知》还设置了以下几大门槛:

  • 持牌经营: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 利率红线:利率不得高于36%;

  • 资金来源:禁止现金贷通过P2P网贷融入资金;

  • 助贷规范:银行不得为无牌机构提供助贷资金。

上述门槛对于现金贷行业的打击力度是显而易见的。来自网贷天眼的数据,截止2017年11月21日,市场上共有网络小贷牌照249张,其中完成工商注册的229张,已过公示期但尚未完成工商注册的网络小贷牌照20张。

相较之下,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数据显示,目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约有2693家,将近有90%的平台将处于“裸奔”状态。

除此之外,利率红线直接切断了“现金贷”的暴利土壤,资金来源的要求则让现金贷陷入了“断粮”之虞。

对于这2000多家存量现金贷来说,它们刚刚度过了艰难一周。

焦虑的助贷

“虽然目前牌照的价值很明显,但我们现阶段对牌照的需求并不强。”一名现金贷平台CEO对钛媒体如此表示。

其对于牌照的“漠视”的底气在于——“我并非放贷机构,而是助贷机构。而《通知》仅要求前者持牌经营。”

所谓助贷,简言之即帮助能够放贷的持牌机构进行放贷,从中赚取费用的行为。比如提供大数据风控服务、营销服务等等。

但是这一“协助放贷”却在实际业务中发生了异化,一位小贷行业从业者告诉钛媒体,一些助贷机构与金融机构会签署“抽屉协议”,由助贷机构为金融机构某些借贷合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并且承认“这是行业内十分普遍的现象”。

这就意味着,助贷机构名为助贷,实则扮演了部分放贷者的角色。一名现金贷从业者向钛媒体表示,现金贷行业发生的乱象正与“名助实贷”密切相关,由于助贷平台并无严格的资质要求,行业内一度有接近一半的助贷平台毫无风控能力,仅依靠芝麻信用分放款,“阿猫阿狗有钱就能放款,直接搞乱了这个行业。”

对此,《通知》中有这样两段话: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提供资金发放贷款,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

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应要求并保证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还提到:谨慎使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而“大数据风控”正是大量助贷机构的宣传重点。

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的第三方兜底的银行助贷模式被彻底叫停了,按照监管的要求,承担信用风险者必须持牌。虽然可以凭借助贷的身份暂时“忽略”牌照要求,但不能再兜承诺底的助贷平台如何转型成为一个难题。

一名银行业人士向钛媒体表示,“对于大量中小型助贷平台的转型空间非常小,不只是存在能不能做助贷的政策风险,而且从资金端来看,它们还有没有资金来开展业务的风险。”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