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前半生在流浪,后半生四套房

发布时间:2019-11-27 11:16:59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真叫卢俊
导读:副标题#e# 现在大家都有很多套房,很多 90 和 00 后可能一生下来就有三四套房子,但是对于很多 60 后 70 后来说,他们手上的房产,都是各自努力积蓄打拼下来的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套房子的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故事的背后或许代表着他们对房产的一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现在大家都有很多套房,很多 90 和 00 后可能一生下来就有三四套房子,但是对于很多 60 后 70 后来说,他们手上的房产,都是各自努力积蓄打拼下来的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套房子的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故事的背后或许代表着他们对房产的一些认知,很多事情道理简单了,或许买房也就不会想的特别复杂

今天和大家说的,是一个真实故事,关于一个 60 后在上海买房的事情

01

快午夜 12 点了,上海永嘉路上的一家水果店依旧灯火通明。

51 岁的店老板徐五安端坐在柜台后面,和几个住附近老弄堂里的居民老客户闲聊,说到房价,有人冒冒失失地问:" 听说侬房子就买了四、五套,是伐?" 老徐笑而不语。

前半生在流浪,后半生四套房徐五安是江西鹰潭人,80 年代末跟人来上海打拼,到现在整整 30 年了,基本上都是在做水果生意。

他至今还保持着南方乡村人的质朴和勤俭,店员基本都是亲戚,他自己也常来店里 " 值班 "。一来和顾客多接触能了解很多市场或社会信息,二来也能省下一些雇人的费用。一个员工管吃管住一年还要发四、五万的工资呢!

而当初选择留在上海,背后也有各种的机缘巧合

前半生在流浪,后半生四套房(徐五安家族的全家福)

徐家里兄弟姐妹十个,老徐排行老八。虽然父亲是大队干部,但家里还是穷到一学期一元五角的学杂费也交不起,老徐只上了一年小学就辍学了。

去大城市找机会的主要动力很朴素——就是为了快点攒够四、五千元的彩礼钱,娶上一个媳妇儿。

当时,一个在老徐家乡插队的柔弱女知青,受老徐爸爸照顾当上了小学老师,返城回上海后,这位 " 上海姑姑 " 知恩图报,接走了机灵嘴甜的老徐,让他在自己家里打地铺住下,慢慢找发展机会。

前半生在流浪,后半生四套房(知青劳动中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才两个晚上,上海女知青家就 " 地震 " 了,丈夫和她吵得不可开交。要强的老徐卷起铺盖卷,走出门去,睡在了提篮桥附近的一条马路上。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 " 天当房、地当床 " 的流浪汉来说,5 元钱是多么珍贵!

问老徐 " 最艰难时候,有没有想过回老家 ",他坚决地说 " 没有 "。那个年代,江西农村和大上海的区别实在太大了!来了就只想着留下,不管是怎样艰难的形式。

不过在这个上海这个城市能够留下来,这可能就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02

这 30 年,城市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尽收眼底,改革开放的经济红利也享受到了,然而,他永远忘不掉的是,在这座城市赚到的那第一笔令他落泪的 " 5 元巨款 " 。

刚来上海时,老徐当过一个多月的 " 流浪汉 " ——为省钱每晚住在电话亭外稍微避风的地方,白天把铺盖卷起来藏好。四月的上海,夜间还是寒风阵阵,但他哪里顾得上!

只读了一年小学又没上海户口的徐五安,一直找不到工作。他学别人贩卖香蕉,但秤不会用,账也算不准,反而亏了好些钱。带来的盘缠一天天少下去,急得直冒汗。

一天,一个慈眉善目的上海老爷爷对落魄的徐五安建议说:" 乖囡,不要冻病了,水果品种多点才好卖,去十六铺弄点苹果吧。"

十六铺在哪里?老徐骑着破自行车一路打听才到了码头,花 4 元钱批发了两箱苹果,马路旁摊张报纸就开卖。

薄利多销,每斤只赚一点点,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就卖完了。零碎钞票数了又数,没错!足有 5 元多!这可是来上海赚到的第一笔 " 巨款 "!

老徐的眼泪都落下来了,多日的委屈被兴奋与激动冲散了。

30 年前的物价低到不可思议,5 元钱节省点能当好几天的伙食费!

但老徐二话没说,拉着一起在马路边打地铺的流浪汉兄弟,去饭店美美地吃了两大碗大排面,花掉了 " 巨款 " 的一小半。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讲义气的徐五安很懂码头文化,能在上海滩落脚,这大约也是个重要原因吧。

90 年代几乎没有房产中介,租房子似乎要偷偷摸摸的,外地人租房子更难。因为当时外来人口比现在少很多,上海本土人士对外地人戒备心很重,不少人声称:房子要借也只借给阿拉上海人,就算空着也不借给外地人。

徐五安 " 流浪 " 了一个多月,好不容易托人租下了一个只有五六平米的废弃电话间,放下一张床就不能转身了。唯一优点是便宜:每月只要几十元。他每天用自行车去进货,只能进一筐水果,在马路边卖掉。多进了是没地方放的。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水果消费城市,进入 90 年代,改革深入,居民收入增加,吃水果的人越来越多。徐五安每天的收入比普通上班族高不少。日积月累,居然积攒到了心目中的 " 天价彩礼钱 ",娶了家乡一个勤快贤惠的女子。

前半生在流浪,后半生四套房(老徐店里格局是自己设计的,方便切配,水龙头方便顾客试吃后洗手,垃圾桶藏在柜面下。)

结婚以后,再住亭子间就不像话了。在一个热心老顾客的帮助下,老徐花 450 元租下了黄浦区大兴街一个 17 平米的石库门小房子,尽管每天要倒马桶,但毕竟是个能做饭能摆放家具的像模像样的 " 家 " 了。

03

从杨浦搬到黄浦,老徐明显感到中心城区居民更集中,生意更好,于是就在家附近租了门面,定定心心做生意,

生下女儿后,老徐还没想过买房,那年代吃饭还得交粮票,没户口的外地人需要高价去搞,怎么敢奢望房子?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