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澳银资本熊钢:技术进步要经历三个阶段,过于强调应用不能弯道超车

发布时间:2018-05-07 11:34:43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导读:原标题:澳银资本熊钢:技术进步要经历三个阶段,过于强调应用不能弯道超车 题图: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熊钢 澳银资本是一家低调的投资公司,起于工业发力于科技,投资多年,澳银并没有追风口,实业家的踏实作风反倒让这家机构斩获颇丰。这些年,澳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澳银资本熊钢:技术进步要经历三个阶段,过于强调应用不能弯道超车

澳银资本熊钢:技术进步要经历三个阶段,过于强调应用不能弯道超车

题图: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熊钢

澳银资本是一家低调的投资公司,起于工业发力于科技,投资多年,澳银并没有追风口,实业家的踏实作风反倒让这家机构斩获颇丰。这些年,澳银资本在硬件与科技领域投出了三利谱(002876)、富耐克(831378)、佳讯飞鸿(300213);在能源环保投出了维尔利(300190)、东江环保(002672)、铁汉生态(300197);在工业制造领域投出了宏华集团(00196)、亿纬锂能(300014)、浦丹光电(835880);医疗领域更是有美诺华(603538)、康泰生物(300601)、新产业(830838)等知名公司。

在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的以往采访中,投资人的观点往往直击真相。熊钢认为,芯片行业的缺憾反映出了国内产业中的一系列问题,他将产业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犀利的分析将诸多产业落后的原因公之于众。

1、原理层、支撑层、应用层

关于芯片的新闻最近非常火,一度登上媒体头条,借此机会我想谈谈我对于这个行业的看法。

毋庸置疑,芯片在商业社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曾经有科学家统计过,在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所有物品里,半导体元器件的渗透度已经达到了50%。例如说,我们的手机就是一个半导体元件的集成产品。时至今日,手机等设备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可或缺,而半导体也已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一种底层产品。

追根溯源,每个行业有底层科学的支撑,半岛体的理论基础则来源于量子物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应用性层面的产品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说,底层理论的研究程度是决定这个行业的发展的核心因素。

在底层之上,便是支撑型技术和应用产品。中枢机械、核心工艺、操作系统/平台是芯片行业的支撑层,硬件、软件以及核心工艺一起构成了这一层级。在这一层级,有英特尔、高通等企业,而为了做出精密芯片,还需要制作精密加工仪器和核心装备的公司。其实,中兴的芯片问题只是冰山一角,缺乏支撑型技术,实际上是国内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支撑层之上,是应用层。简单来说,处在应用层的企业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单功能应用公司、优化应用公司和集成系统(多功能应用)公司。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多数处于应用层层面上。

一个产业有其自有的发展周期。从20世纪20年代量子物理被广泛重视开始,半导体行业用了40年才发明出二极管。二极管的发明,标志着这种底层科学开始发挥实用价值,而随后的故事也就广为人知了。

早期的二极管叫晶体管,它的产品有的被建成了一栋房子那么大。后来,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将房子大的晶体管“芯片”压缩到了指甲盖大小。这个阶段,又经历了40年。一来一回80年,对于VC来说,这简直是噩梦。但这样的事总要有人去做,一旦做出来就是一个不得了的事。

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原理层和支撑层的时间大概都花去了40年时间。如若把应用层研究的绝对时间拿来和前二者作比较的话会发现,应用层只需花少得多的时间就可以研发出来。中国为什么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出现这么多手机厂商,就是这个原因。

行业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谁掌握核心芯片,谁就守住了半导体的大门。”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拥有芯片专利技术的国外巨头攫取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大部分利润。而真正留给手机厂商的,仅仅是几个点的薄利。

原理层和支撑层经过长期研究后,一旦产品成型开始规模生产,后来者就很难超越了。这就是我们讲的,技术的时间效应。然而在应用层上,遵循的则是“摩尔定律”。产品每十八个月便迭代一次,使得绝大部分应用层企业不得不残酷竞争。在应用型芯片领域,华为、中兴的利润率是差不多的,产品代际也类似,技术所带来的附加值也均不足以构建起核心壁垒。在国际巨头面前,想必未来还要面对多得多的困难。

巴菲特曾经说:“有些事情,就是需要坚韧。”我的意见是,如果中国不能在芯片扎扎实实投入、老老实实开发,想要弯道超车基本是不可能的。

2、模式型“弯道超车”背后的隐忧

我们一度认为,模式类创新可以让中国弯道超车。现在来看,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就我们拿到的数据来看,其实中国政府对核心器件、核心芯片政府的投入其实并不低,然而至今为止我们并未打破芯片垄断,甚至,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进行贸易战后,事态开始向着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了。究其原因,我认为出在激励机制上。政府在芯片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各种各样的半导体累计投入上千亿。虽然做出了“龙芯”等产品,但总的看来,投资效率仍然比较低、效果比较差。并且,从芯片设计再到周边设备制造供给还未形成闭环。

形不成闭环,销售便无法规模化。

芯片制造本身产业链很长,国际化分工明显,想要赶上发达国家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行业,巨头们已经通过大量知识产权构筑了相当长的护城河。要打破竞争格局,则需要长期投入。短期来看,想要在原理层、支撑层有所建树很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走。为什么会出现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原因是模式容易抄,但技术就不行。

技术的赶超不能完全依赖于商业投资,在未来,更好的模式是公益投资和商业投资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在原理层和支撑层方面有所突破。

在澳银资本投资的项目中,有些项目是处在应用层面上的,如海川智能;也有一些处在支撑层的后期阶段,如浦丹光电。浦丹的产品着重激光制导,它的核心产品激光陀螺仪就是一种应用面很广泛的核心器件,在卫星导航、换芯制导上都用得到。

如果说芯片的原始研究乏力,不如说这种研究的缺憾遍布中国经济的各个产业。未来,想要扭转现实,还需创业者、各类投资机构以及政府的多方支持才行。

3、原理层技术投资:是商业也是公益

从技术的进化周期来看,原理层技术是超长期或者超长线投资,引力波的验证是一个极好的证明例子。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