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发布时间:2018-07-31 19:21:19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焦点分析|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文| 顾一帆汪慧 编辑| 方婷 核心提示: 小游戏换皮明码标价,而且已经有“垄断”的抄袭公司存在。 小游戏的轻量化,使得复制成本很低,再加上流量公司的助攻,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随着产品品质、量

从某流量公司的数据来看,通过纯分享型的推广后,原本DAU在100以内的游戏可以日增700-1200的DAU。现在小程序申请流量主的门槛降低,累计独立访问用户不低于1000,无严重违规记录的小程序就可以开通。有了流量公司的海量助攻,小程序游戏经过几日就可以满足基本流量主要求,从而拥有内插广告的权限。

除了通过分享次数计算成本的推广公司外,还有一类推广公司以用户行为算人头,具体指通过授权进入游戏,属于CPA用户推广模式。

在CPA模式下,渠道主要有在流量公司自家的微信群和小程序内分享、App跳转小程序和链接公共Wifi跳转小程序。按每个新增用户的单价算总价格,另外保证是真人用户。

但当记者问到怎么做到DAU增长时,某流量公司小蔡还是表示:“不能给予DAU增长的保证,也不能估算DAU增长的大概,但可以持续推广。

根据阿拉丁“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的数据来看,“分享”以34.6%,位列用户场景入口的第一位,较2017年增长8.4%,也已大比例超过“快捷入口”的25.9% 和“公众号”的14.1%。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阿拉丁《2018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

仅仅握住分享这一入口,便是掌握了流量近1/3的入口,这也是流量公司需求量持续攀升的命门。有了流量的靠山,增以Banner和激励视频广告的得益方式,变现近在眼前。获得一时的流量不难,但是否可以产生与用户的粘性,还是取决于小程序本身。

如果推广和运营得当,在营收或客群上,克隆版超越原版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复刻了Ketchapp的《Bottle Flip》的跳一跳拿下了NIKE的2000万广告费。而“被腾讯抄袭”的Ketchapp通过复制《Threes!》,推出了《2048》,后者远比前者火爆,以至于《Threes》反过来用“2048”作为谷歌商店的搜索关键词。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谷歌应用商店内搜索2048后的结果

《2048》火了之后,谷歌应用商店里又衍生出上百个相似的《2048》。

品类决定命运,小游戏注定被抄?

目前游戏侵权上并不保护玩法。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保护玩法,限制后来者对已有玩法的借鉴和使用,会一定程度上阻碍游戏的创新和扩散。

一般小游戏只专注一到两个核心玩法。在行业创意有限的情况下,不断“致敬”经典成为常态。

一位从业十多年的游戏老兵指出,Facebook上的应用游戏也大多不会原创,“还是见过的产品,换一套皮。”

“游戏类型决定了此类游戏都是相互抄袭,”他说。

不过微信小游戏产品方和很多小游戏创业者们的观点是,目前行业还处于放量阶段,爆发后才进入一个质上的成熟期。

克隆小游戏的灰色链条一直在腾讯的眼皮底下生长。7月底,微信开通了小游戏侵权投诉通道,目前侧重对名称抄袭的整治。从业者表示,微信现在对小游戏的审查已经越来越严格,代码高度相似的小游戏很难过审。不过微信在代码审查上还没有明文规定。

小游戏还小。7月初,微信宣布过去半年多,“已上线2000多款小游戏”,但这个数量和微信小游戏产品总监李卿所要做的千人千面的匹配和推荐所要求的量级上,还有相当距离。

重度向小游戏还未完全入场。目前的开发者大多抱着花笔小钱试个水的心态,轻度休闲类小游戏占主流。不过微信希望,到了后期,重度的小游戏与轻度游戏形成互补。而且小游戏的包体也从4M扩充到了20M,给重一点的小游戏的开发提供空间。

而重度向游戏的入场,也就印证了姜逸斐的判断,“随着产品品质、量级的提升,小游戏的纯复刻会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

微信做了什么?

今年6月,微信已完成对名称保护的升级。据官方数据,微信累计处理名称混淆小游戏100 余款,恶意侵权小游戏200 余款。对于接到权利人投诉的线上小游戏,经判定构成侵权则已按侵权程度要求其限时整改或下架处理。

但当记者在微信搜索栏中输入两款热门游戏的关键词时,同类游戏多到一时竟加载不完。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抄了又抄,微信小游戏还会好吗?

此外,微信上线了小程序小游戏内容侵权保护机制,合法权益包括名称、头像、商标被冒用,名誉、商誉、隐私、肖像、版权被侵犯等,侵权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公众平台侵权投诉流程提交投诉,微信表示会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

在7月初,微信团队发表声明称“团队一直在针对侵权行为进行打击处理,明确侵权他人合法权益的小游戏,会根据规则进行严厉打击。并正式发布小游戏原创保护措施,包括建立名称保护库,对知名游戏IP名称提前保护,避免恶意抢注及混淆;提供侵权投诉入口;通过技术比对发现处理恶意侵权行为;建立黑名单等。”

但在这份声明后发布的一个月内,业内人士均表示小游戏的抄袭、甚至是克隆现象并没有得到强力的遏止,有关克隆的嚣张广告出现在了上百个小程序的群聊中。

微信看似态度强硬、严惩到位,但抄袭之风只增不减,恐怕是因为小游戏还在于行业酝酿阶段,腾讯对乱象还是相对包容的。因为克隆也好、买量也好,都做大小游戏的整体流量。此情此景,就像曾经微信公众号爆发初期一样,买量、抄袭风靡一时,而微信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种现象,因为刷量等灰色产业也是做大生态的重要势力。

微信对小游戏的态度也贯彻了张小龙的“生态论”。可以预见,等到小游戏吸纳的入场者足够多,彻底碾压百度、小米、支付宝、微博等平台的小游戏后,腾讯将拥有小游戏整治的最大话语权。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