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10家房企接连改名背后,万达称不再开发地产,万科仍花400亿拿地

发布时间:2018-11-01 03:28:40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AI财经社
导读:原标题:10家房企接连改名背后,万达称不再开发地产,万科仍花400亿拿地 无论是人还是企业,改名都是件大事。而2018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0家房企把“地产”两个字拿掉,再给自己换上一个让人看不出主营业务是什么的新名字。比如,叫了二十多年的保利地产,

即便是无需改名去“地产”的房企,也在努力发展更多业务。销量冠军碧桂园虽然从未表示要去地产化,坚持做行业龙头,但也开始发展机器人业务。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说碧桂园做机器人的亮点在于有应用场景,带订单做机器人,比如建筑机器人、装修机器人或将可用于集团房地产项目。

9月28日,碧桂园以13.4亿元的代价竞得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桂南路北侧一地块,占地面积23.3万平方米,楼板价为1530元/平方米,未来将建成一座机器人谷。

这个地块就在碧桂园总部附近,按照计划,碧桂园将在此打造10平方公里的机器人谷,预计2023年建成,未来将引进1万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此前碧桂园也已经宣布进军新农业。

多元发展并不容易,可能会面临非常漫长的阵痛期。另外一家大型房企绿地控股,也很早就开始转型,不再将地产开发作为唯一的核心业务。

如果说哪家房企在多元化转型的道路上走的最远,那可能非绿地控股莫属了。其它房企说着“去地产化”,然而地产业务的营收依然占绝大部份。但根据绿地控股2018年的半年报,其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营业收入为717.4亿元,同比上涨10.77%,建筑及相关产业的收入高达772.53亿元,同比增长44.72%。

然而尴尬的是,绿地控股建筑业务的毛利率只有3.16%,远小于房地产主业的26.11%。这项业务虽然表面看起来光鲜,但实际上没有为企业增加太多利润。

实际上,绿地的多元化远不止大基建,公司业务还涉及大金融、大消费、新能源汽车、酒店等领域。但根据2018年中报的最新数据,在所有的多元化业务中,除了酒店及相关产业毛利率达到88.75%,商品销售的毛利率为3.81%,能源及相关产业则只有2.76%。

去“地产”背后的行业焦虑

绝大多数房企口中的去“地产”,只是更改一个名字以开展更多业务。多元发展可以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在房地产业务高速增长已经呈现乏力的情况下。

2018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成果显示,2017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成长指标中销售面积增长率大幅回落至22.3%。因房价高企,销售金额增长率仍保持高速增长,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长期来看,天花板将至。

如此大规模的更名潮其实也折射出了背后的焦虑。房地产行业本就监管频繁,进入2018年,多地出台限购限价政策。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企业融资愈发艰难,不仅有限贷政策还有限价、停止住房抵押贷款这样的政策来限制房企的资金来源。融资成本成本越来越高,企业的毛利率也随之下降。

融资艰难企业只好清理库存,多家企业近日来通过打折销售来进行回款。恒大率先发起促销活动,国住宅楼盘全部打8.9折,而最低售价降到7.4折。碧桂园也不甘寂寞,江西上海多个项目打7折出售。万科“厦门白鹭郡”107套别墅,原价500万元,现价278万元。但已经习惯了房价增长的业主们并不能接受房企的打折自救,多地出现业主维权甚至打砸售楼部的现象。

在监管收紧之后,地产债在债券市场上也不再受欢迎。而在几年前,地产债在市场上还大受追捧,发债是房企们最大,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

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没有好消息,即使很多房企去年的销售额有所进步,房企的股价在近年以来已经经历多次大跌,不少房企纷纷选择回购自家股票来保持股价稳定。

然而房企再怎么苦心经营也抵不过一个政策的轰炸。在一二线城市进入存量房时代后,很多房企开始进攻三四线城市。2018年6月,国开行分支行暂停棚改项目审批的消息让很多房企感到雪上加霜,地产板块又大跌。9月预售制度可能取消的消息一出,A股和港股合计蒸发超过千亿市值。

高负债运营的房企们每天都要面对着巨额的债务,并且时间越久,利息也就越高。在融资困难的背景下,企业的资金链也很紧张,随时可能有债务逾期。在这种情况下,焦虑的房企们开始纷纷选择使用高周转来回流现金,比如巨额债务压顶的碧桂园。但碧桂园在高周转的同时,始终面临着低质量的质疑,如今更是因为多地出现工程坍塌而首次宣布降速。

因此,无论房企规模大小,都面对着高负债、融资难、利润率低,以及监管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是行业内共同的焦虑。

多元化转型的目的当然是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能够在房地产行业进入寒冬时活下来。但十年前便有房企谋求转型,至今并未有很成功的案例,房地产营收始终占据企业的绝大部分,或者如绿地控股基建的营收超过了地产开发,但利润率却远低于地产。

寒冬来临,如今这一批来势汹汹的转型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契机还有待观察。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