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席卷全球的“抵制塑料”浪潮:为半个世纪的疯狂消费还债

发布时间:2018-11-29 19:46:38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席卷全球的“抵制塑料”浪潮:为半个世纪的疯狂消费还债 编者按:在塑料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几十年后,一场全球性的反塑料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文作者Stephen Buranyi,原文标题The plastic backlash: what's behind our sudden rage – an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们开发出了新的塑料品种,公众对这种科学创造的具有无限延展性的神奇材料非常着迷。但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塑料变得真正不可或缺。由于自然材料短缺,加上战争的巨大需求,塑料几乎可以变成任何东西——就像塑料化学家先驱Victor Yarsley在1941年所说的那样,只需要“煤、水和空气”就行了。1943年发表在《Popular Mechanics》上的文章描述了部队的目镜和瞄准器、迫击炮弹雷管以及新塑料制成的飞机顶篷。据报道,军队甚至开始使用塑料喇叭。

1939年至1945年间,美国的塑料产量增长了两倍多,从9.7万吨增至37.1万吨。战后,化工和石油巨头进行了市场合并。杜邦(DuPont)、孟山都(Monsanto)、美孚(Mobil)和埃克森(Exxon)都在购买或开发塑料生产设施。这在逻辑上是合理的:这些公司已经以苯酚和石脑油的形式提供了塑料原料,这些塑料是它们现有石油业务的副产品。通过开发新的塑料产品——比如陶氏公司在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者美孚公司持有的用于包装的塑料薄膜的多项专利——这些公司有效地为它们的石油和天然气创造了新的市场。“石化工业的发展可能是塑料工业增长的最大单一因素,”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的一名研究员在1988年写道。

在战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几十年里,塑料开始了自己势不可挡的崛起之路,它取代了棉花、玻璃和纸板,成为消费产品的首选材料。薄塑料包装于20世纪50年代初问世,取代了包装消费品的纸和布。据杜邦公司报告,到本世纪末,向零售商出售的塑料薄膜已超过10亿张。与此同时,塑料以乳胶漆和聚苯乙烯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取代了刺激性油漆和昂贵的岩棉或木纤维板。在不长的时间里,塑料已经占领了地球,甚至占领了地球以外的空间——1969年,Neil Armstrong在月球上插上的旗帜是用尼龙制成的。第二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开始用孟山都化学公司和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生产的塑料瓶取代玻璃瓶。1972年,哲学家Roland Barthes写道:“物质的等级制度被废除了:一种物质取代了所有物质。”

席卷全球的“抵制塑料”浪潮:为半个世纪的疯狂消费还债

图片:Neil Armstrong/AP

但塑料不仅仅取代了现有的材料,它独特的特性,同时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和易用性——而且比它所取代的材料更便宜、更轻——实际上推动了全球经济向消费主义的转变。1955年,经济学家Victor Lebow写道:“我们巨大的生产力要求我们把消费作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耗、更换和丢弃东西。”

塑料为这种彻底的改变提供了完美的催化剂,因为它既便宜又容易丢弃。就在一年前,也就是1954年,当商业杂志《Modern Plastics》的编辑Lloyd Stouffer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塑料的未来就在垃圾桶里”时,他遭到了媒体的嘲笑。1963年,他在同一个会议上发表讲话,充分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垃圾桶、垃圾场和焚烧炉里已经塞满了数以亿计的塑料瓶、塑料罐、塑料管和塑料袋。大家已经不觉得塑料包装不能扔掉了。”

塑料意味着利润。1965年,塑料工业协会的报告称,塑料行业连续第13年实现创纪录增长。但它也意味着垃圾。在1950年之前的美国,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如玻璃瓶的回收率接近96%。而一次性意味着以前无法想象的数量的物品被扔进了垃圾填埋场。1969年,在环保署关于日益严重的废物问题的一次会议上,白宫科学顾问Rolf Eliassen声称,“收集和处置这些‘不可摧毁物品’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

随之而来的是对一次性文化的普遍抵制,尤其是对塑料的抵制,这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没什么两样。1969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称,“雪崩的垃圾和废物处理问题是国家的主要城市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严重程度可以和空气污染及水危机相提并论”。 1970年,就在第一个地球日庆祝活动开始前两个月,尼克松总统哀叹“新的包装使用的是无法降解的材料”,并抱怨“我们今天经常丢弃上一代人保存下来的东西”。1971年,纽约市开始对塑料瓶征税;1973年,国会就禁止所有不可回收的塑料容器展开辩论;1977年,夏威夷州全面禁止使用塑料瓶。一场反对塑料的战争已经开始,在那一刻,它似乎也可以获胜。

塑料原罪何在?

从一开始,塑料行业就竭力反对所有拟议的立法。纽约州最高法院在征收纽约市塑料瓶税的同一年废除了该税,此前,塑料工业协会对此提起诉讼。1979年,在一家饮料公司提起类似诉讼后,夏威夷的塑料瓶禁令也被推翻。在游说人士声称将损害制造业就业后,国会对塑料的禁令从未启动。

在化解了这些立法威胁之后,一个由石油和化工企业、饮料和包装制造商组成的松散联盟,实施了一项“两步走”战略,成功地化解了一代人的反塑料情绪。该战略的第一步是将垃圾和废物的责任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这些公司并没有指责那些推广一次性包装并从中赚取数百万美元的公司,而是认为不负责任的个人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1965年,美国一家包装行业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枪支不会杀人(Guns Don 't Kill People)》的社论,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概括。这篇社论将矛头指向了“那些乱丢垃圾的人”,而不是制造商自己。

为了推动这一信息的传播,从事塑料和其他一次性包装的公司资助了非营利组织,强调消费者对垃圾负有责任。1953年,,由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陶氏化学公司(Dow Chemical)和美孚等公司出资成立的“保持美国美丽(Keep America Beautiful,KAB)”就是其中之一。“是人们开始了污染,人们也可以阻止污染”,它们在1971年的地球日活动如是说。KAB还动员了当地的公民和社区组织来组织清理工作,并解决它们制造的垃圾称为“国家耻辱”。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