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正文

Facebook:下一个微信?

发布时间:2019-03-20 14:29:43 所属栏目:业界 来源:book:下一个微信? 文/
导读:【超级平台】 互联网的世界真是风水轮流转。前几年,我们总是吐槽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与国外的同行太过神似QQ太像ICQ,微博太像Twitter,人人网太像Facebook但几年之后,风潮似乎逆转了过来,国外的互联网巨头终于也要反过来学习中国了。 3月7日,扎克伯格发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Facebook:下一个微信?

【超级平台】

互联网的世界真是风水轮流转。前几年,我们总是吐槽中国的互联网产品与国外的同行太过神似——QQ太像ICQ,微博太像Twitter,人人网太像Facebook……但几年之后,风潮似乎逆转了过来,国外的互联网巨头终于也要反过来学习中国了。

3月7日,扎克伯格发表了一篇题为《以私域为中心的社交媒体发展愿景》(APrivacy-FocusedVisionforSocialNetworking)的博文。在这篇长达3200余字的博文中,小扎畅谈了自己对社交媒体未来发展的理解。

他指出,“未来,通信将会向私密、加密服务转移。在那里,用户可以相信他们与其它人的交流是安全的”。为了配合这种趋势,他和他所领导的Facebook打算从最为核心和私密的通信方式——私信(messaging)做起,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通话、视频聊天、群组、故事分享、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等服务。除此之外,他还表示Facebook将会继续推进旗下几款应用的整合,将如Insta-gram、WhatsAPP和Messenger整合到一个平台。

推进社交向更为私密的方式转型、发展多功能的配套服务、整合不同功能的应用……诚如扎克伯格本人所言,这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社交媒体应该去的方向。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未来不就是我们熟悉的微信吗?

社交媒体的老大Facebook竟然要学习微信,这真是一个大新闻!那么,Facebook为什么要变?它究竟能不能成功转变?在未来,我们会不会看到两款完全一样的产品?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要从Facebook和微信各自的特点说起。

“广场”与“客厅”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Facebook和微信的直接竞争非常少,但在各种评论中,它们是经常被用来进行比较的两个产品。这两个社交产品,一个在欧美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另一个则牢牢执住了中国市场的牛耳,看起来好像有很多共同之处。然而,如果细细将这两个产品进行一番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差异其实远远大于其共性。

这种差异首先体现在两者的社交方式上。

虽然同为社交产品,但Face-book更偏重的是公共域的社交。每个用户都可以发布自己的状态,上传关于自己的图片和视频,以供自己的好友浏览、评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公开的。

而相比之下,微信则是由即时通讯软件发展而来的,因此其社交更偏向于点对点的私密交流。尽管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两款产品的社交功能有所趋同——Facebook也推出了Messenger以供用户之间进行即时交流,而微信也有了朋友圈来提供公共域社交,但总体来说,这些后续加入的功能都没有从整体上改变两款软件的整体气质。

从根本上看,Facebook和微信的社交方式差别依然十分明显。扎克伯格有过一个比喻,说Facebook非常像一个广场,所有的人可以一起在这个广场游乐、交往,而类似微信的产品则像人们家里的客厅,关系比较近的好友可以在里面促膝长谈。这个比喻虽然略显粗糙,但却着实抓住了两款产品的本质。

除了社交方式的差别外,两款产品的盈利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无论是Facebook还是微信,都是多边平台,都通过免费的社交服务来吸引庞大的流量,然后再在其他市场上将这些流量变现。不过,两者的变现方式差异却很大。

Facebook的变现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就是向用户推送广告,然后收取广告费。经过多年的探索,它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十分完整的广告模式,可以将本来商业气十足的广告做得十分精美、十分原生化,和其他信息浑然一体,让用户有阅读欲。

例如,Facebook有一种可供用户互动的“画布式”(Canvas)广告,有统计表明,这种广告的平均用户时长竟达到了31秒。在用户都不太愿意看广告,见到广告就想跳过的今天,这种广告可以取得如此长的阅读时间,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奇迹!优秀的广告制作能力为Facebook吸引了庞大的广告商群体,它们的广告投入为Facebook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根据Facebook发布的最新财报,在2018财年的最后一个季度,Facebook的总营收为169亿美元,而其中由广告贡献的营收就高达166亿美元。换言之,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了98.2%!Facebook的盈利模式如何,这个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

相比于Facebook,微信对于广告的倚重程度要低得多。事实上,在微信推出后的很长时间内,它是没有来自广告的收入的。尽管在近几年,微信也开始在朋友圈、小程序,以及公众号内部植入广告,但其力度依然和Facebook无法相比。这固然和微信的设计初衷有关——正如张小龙所说,微信应该是用户的朋友,朋友之间不可能先看广告再进行交流,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微信已经找到了除广告之外的盈利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看,现在的微信与其说是一个社交软件,不如说是一个“准操作系统”,它已经承担起了“平台的平台”的作用。通过微信,我们可以进行支付、转账,也可以链接到其他应用,从而实现购物、出行、旅行、游戏等种种功能。在这些导流过程中,微信都可以收取相应的费用,因此也就无需过多依靠广告收入了。

Facebook为何改变

Facebook为什么要向微信学习,从公共社交转向私密社交呢?一种流行的解释是,Facebook看到了微信模式的盈利潜力更大。这个观点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不过却缺乏足够支持证据。

尽管Facebook和微信的市场交集很小,我们很难将两个产品的商业模式进行直接比较,不过,一些统计数据或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目前,Facebook的活跃用户是15亿,而微信则是在10亿上下,Facebook明显占优;从盈利能力看,Facebook在欧美地区的“每用户收入”(AverageRevenuePerUser,简称ARPU)达到了14美元,而微信的ARPU则只有其一半。

此外,营收、市值等更为宏观的数据也都显示,Facebook仍然要比微信,乃至整个腾讯占优。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说Facebook是出于盈利动机而向微信学习,这种观点恐怕难以成立。

那么,Facebook转型的真正原因究竟何在呢?

一个原因是公共社交所遭受的压力。自从“剑桥分析”事件以来,Facebook式的公共社交模式就广受争议。由于用户在Facebook上发布的社交信息大部分是公开的,因此人们可以很容易地通过Facebook搜集用户的各种信息,并推断出他们的各种特征——例如,广受诟病的“剑桥分析”所采用的就完全是这些所谓的公开信息,而非Facebook后台的私密信息。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人开始怀疑公共社交模式的安全性,甚至有不少人出于保护隐私的需要,选择“逃离”Facebook。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