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 > 正文

新冠疫情如何改变未来智慧城市的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0-02-29 18:19:17 所属栏目:运营 来源:站长网
导读:副标题#e# 本文列举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个特点,并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对社会和智慧城市的新理解和治理模式进行探讨。 针对6类典型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治理模式的应对策略设想,并结合这些功能性应用,提出了在未来开展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建设方面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本文列举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个特点,并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对社会和智慧城市的新理解和治理模式进行探讨。

  针对6类典型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治理模式的应对策略设想,并结合这些功能性应用,提出了在未来开展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建设方面的3个主要建议。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大特点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等。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具有6个特点。

  第一,成因的多样性。现象易发现、致因却难确定,容易造成社会恐慌;比如,各种烈性传染病,以及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等符合这类特点。

  第二,分布的差异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存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差异;比如SARS、新冠肺炎等往往发生在冬、春季节。此外,我国传染病情况在南北方有所不同,根据人群流动特征也呈现城乡空间差异。

  第三,传播的广泛性。当今社会,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呈现出快速、大面积扩散风险的趋势;随着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和便捷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向、速度和全球化日益明显。

  第四,危害的复杂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但对人的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造成很大影响。

  第五,治理的综合性。针对事件,需要技术和投入相结合,需要直接救治和间接防护相结合,需要主要责任部门和其他的部门相结合,需要国际和国内相结合。

  第六,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严重。处理不好将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危机,出现社会重大舆情,甚至影响到国家安全。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对于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中国政府采取了举国体制来应对。湖北省和武汉市地方政府在初期应对传染扩散和医治方面的经验和措施不足,因此造成了更大范围的传染扩散,使应对该事件进入了医疗资源挤兑阶段和结合春运的扩散状态;但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直接指挥下,武汉做出了重大牺牲,采取了封城、地毯式排查和集中救治等举措,各省市也开启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模式,从中央到地方举全国之力开展了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战役,为保护世界各国人民做出努力和重大牺牲。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在武汉这个集中爆发地,还是在其他非疫区省份的联防联控中,社区治理和智慧科技手段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在浙江启动的健康码,上海开展智慧社区人脸识别等安防措施进行社区管理、北京市采取的蔬菜等生活物资登记,天津采取的“津门战役”进入公共场所都要扫码登记等等。

  这些智慧科技应对得益于中国前一段时间开展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工作。智慧城市是将数字城市与物理时空城市实现交互感应的城市模式,将城市的系统和人们需求与服务之间的交互打通,全面提升资源配置和运用效率;数字城市强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智慧城市强调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应用的交互感应。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建设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基础,城市数字化的实现是主要手段;其次,在构建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映射和实时交互的机制时,就同步建设形成数字孪生城市,将该映射用于城市管理、社会管理中,实现城市、人、物体的交互感应,城市中固态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优化决策等智慧化应用,即为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

  中国相对比较早地就提出了建设数字城市,大概在2000年左右,在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后两年,中国的近百名市长与近百名IT精英在“二十一世纪数字城市论坛”期间共商大计。2010年,IBM正式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2012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创建“智慧城市”。到目前为止,中国积极参加国际领域“智慧城市”系列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国国内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和智慧家居等国家标准体系也在国务院工信部和住建部等部门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在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上海、杭州、北京、成都、重庆等城市均比较积极,尤其是上海的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运行中心建设较为成功,南码头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初具规模,各项智慧服务设施较为齐备、80多个社区建设成规模、运行良好;上海的长宁区等各区的智慧社区也在开展示范建设。北京市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石景山古城街道的滨河社区智慧社区建设也在持续开展;杭州的滨江区和西湖区等各区均在探索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成都市成华区青龙街道开展了智慧社区EPC闭环打造模式探索。

  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孪生城市、智慧城市的建立离不开智慧社区的建设,只有每一个社区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治理,在基于城市公共服务运行规律上再形成智慧化治理体系,才有可能形成智慧城市的治理体系,如果中国的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的治理模式的建设工作再加快些、再深入些,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举国动员能力就会强很多。受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启发,在中国下一步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中有如下建议:

  第一,在社区和城市层面增强物联网和大数据采集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各级信息云平台建设,就可以全面掌握社区居民信息和强化出入管理,如果再结合个人健康状态和变化进行大数据管理和进行行踪轨迹分析,就可以全过程掌握基于社区管理的人员流动信息,借助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帮助,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人工管理人员,或者使一定规模的社区服务人员可以最大限度的服务更多的人口,从而增强在应对疫情的决定性战场—社区治理层面的能力;在建设信息平台的同时,应保护居民信息的隐私,通过法律手段和技术措施保证隐私不泄漏,有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同时保障数据安全。由此建立起的一个安全、可靠、有效的数据平台将对疫情防控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对于每个个体形成数字码映射数据库,基于社区、街道和行政区形成每个城市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结合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和全国交通信息系统(综合交通,陆海空等各类流通渠道),就可对全国民众的流动情况就可以有较为精准的追踪,对城市的交通管理和人员流动就可以掌握情况,进行充分调度;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