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百科 > 正文

万亿催收行业:不只有暴力 还有老赖和“撸口子”大军

发布时间:2019-10-31 04:42:29 所属栏目:站长百科 来源:IT时报
导读:导语:一起上市公司黑天鹅事件,让大众对万亿规模的催收行业引发沉思。10月21日,100多名警员突袭51信用卡总部,带走多名员工。随之而来的,是51信用卡股价闪崩,一度暴跌41.7%,当日收盘价为1.77港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2.71港元/股,跌去34.69%。 一起上

如果采取法律手段催债,对P2P平台和催债机构来说并不划算。李涵认为,上法院只是为了固化债权债务,并不能保证后续债务人能否清偿债务。另一方面,“我国的司法资源比较有限,小型案件需要集中处理。”这意味更高的时间成本。

李涵透露,从发函到申请执行,这一流程周期最快也要一年的时间。而催债公司的一轮催债周期一般在3个月。

根源和疑惑:万亿市场规模 不受“待见”的催收机构

债权人、债务人和催收机构之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事实上,催收行业本身起源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催债需求。

据券商中国此前不完全统计,综合中国国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贷、消费金融、小贷公司等业态,不良资产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这是催收行业生长的土壤。

而据中国互金协会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在82家平台中,有13家网贷平台金额逾期率超过10%,12家网贷平台项目逾期率超过10%,其中1家平台项目逾期率达100%。这是P2P行业催债需求的反馈。

前述金融业监管机构人士认为,如果整个P2P行业缺少催收机构,很有可能会产生更多恶意逃废债的乱象。

但回看被打上“暴力”标签的催收机构,除了催债人员素质低下,优秀人才不愿意加入这一行业外,李涵还认为,暴力催收的根源在于法律资源匮乏,现有征信体系不完善以及国内金融基础不成熟。

天平开始倾斜。李涵的困惑在于,现阶段的监管重心在于整治暴力催债的乱象,这本无可厚非,但另一侧恶意逃废债的人群,却没有更有效的惩罚机制。“或许因为个体更难控制吧。”他猜测。

催收行业日子难过,不单在于强监管,他们还面临着现金流吃紧的困境。

李涵表示,金融机构与催收机构签订合约,一般只在催收机构完成一定的回款率后才会打款。这意味着,很多催收公司在接到业务之时,没有一分钱收入。

以一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电话委外催收服务项目招标书为例,为期一年,如果回收率达不到70%,催收机构不会得到任何费用。

“有时候合作机构打款会有延迟,没有钱拿,还要给员工发工资。”这是李涵们面对的无奈。

压力传导在催收员一侧,带来的还有人员流动。

王文在今年上半年离开了催收行业。据他透露,去年按照基本工资加提成,基本上一个月到手在一万元左右,但如今他的前同事平均到手只有六七千元。

51信用卡所在的恩牛网络在10月22日还发布了催收岗位招聘信息,月薪在6000至10000元间。

李涵明显感觉到,从今年年初起,有很多对接P2P公司的催收机构催收员来投递简历。这意味着,在P2P行业寒风下,对接非银机构的催收员早已感受到了凉意。

万亿规模的催收行业,不止有“暴力催收”的乱象,还有合规机构的困惑和挣扎。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