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基于大数据的政府环境决策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18-04-02 11:12:53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站长网
导读: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认定数据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2016年环保部印发《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开启互联网+生态环境战略,推动政府环境治理创新。依托大数据为环境

当前政府环境决策面临着一些数据开发难题。一方面是全球化时代生态环境数据泛滥、汗牛充栋,另一方面是政府环境治理需要的有效生态环境数据沉睡、开发不足;一方面是社会对政府生态环境数据的开放需求极为旺盛,另一方面是政府公开的大量生态环境数据利用率很低。政府掌握着绝大多数、相对齐全的重要生态环境数据,但由于存在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权益等问题,又缺乏有效和高效的挖掘、开发和利用,致使大数据未能卓有成效地为政府环境政策创新提供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如何进一步扩大环境生态数据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如何鼓励企业积极利用政府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创新,让大数据真正成为绿色创新、绿色竞争和绿色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如何运用大数据推动绿色技术革新、环境治理变革、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是大数据时代环境治理创新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4.生态环境数据监管的多元主体参与不足,导致政府环境决策公共理性缺失

传统环境决策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导致环境政策创新存在多元主体参与不足的弊端,未能真正体现环境公共决策的公众利益优先性。现代技术和经济工程项目的环境风险日趋复杂化,“政府主导”加“专家决策”的环境决策模式,受政绩考核和利益导向影响,体现出严重的经济理性和技术理性倾向;环境信息管理和监测又忽略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缺乏必要的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公开;政府环境公共决策排斥了社会公众参与,弱化了环境决策的公共利益取向,使得政府环境政策缺乏社会正义和公共理性。随着公众环境诉求和权利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大连、宁波等地相继出现的民众反对 PX 项目、反对垃圾焚烧项目等环境抗议事件,公众最终采取“散步”、上访、抗议等非制度性方式来“参与”和影响政府环境决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政府环境决策在利用各种网络数据平台主动、及时地吸纳社会多元主体参政议政方面存在不足。

三、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环境决策能力

伴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大数据顶层设计的正式确立,积极推动大数据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统合发展,多方面推动政府环境决策能力建设、促进环境治理现代化,成为大数据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

1.建立健全各类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提高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无信息,不决策。一方面,数据是决策的基础,建立健全较为完备的生态环境数据库是政府环境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政府应当科学布局、统一规划,加快建设涵盖水、土、大气、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数据库,涵盖环境污染、生态修复、生态技术、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等内容的各类统计数据库,和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生态数据库,推动生态环境信息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政府环境决策的数据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有限的个案”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用数据来说话”,为国家环境治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提高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开放其所掌握的生态环境数据库,与企业、公民个人、环保组织等群体的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共享协作,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平台,打破“数据孤岛”障碍,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之间、区域环境管理部门之间、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互联互通,既能减少数据统计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降低生态环境信息数据的失真率和错误率,减少政府决策的随意性、冲动性和孤立性,又有利于实现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

2.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监测和管理,提升政府环境决策的高效性、前瞻性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等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和全产业链干预,加强多维度、多层次、历时态的关联数据分析,对经济活动与环境生态变化之间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向进行深度分析和前瞻性预测。通过数据访问安全控制、数据等级保护、用户等级管理、第三方数据检测等技术手段,解决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来源、数据冲突、数据造假、数据安全等问题,针对环境生态后果或危机事件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体系,完善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治的环境风险预警和治理制度,做到环境污染控制的前置化、精细化、日常化,真正实现“实事求是”“数据驱动”的精准性、长期性、持续性环境治理。[5]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战略管理,积极推进各地政务环境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部门、行业、领域之间的数据割裂和壁垒,制定统一、合作、协调、共享、互益的大数据政策,完善生态环境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环境,发挥生态环境大数据的聚合效应,提高政府环境决策的高效性和前瞻性。

3.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创新,实现政府环境政务服务多样化、人性化发展

其一,增强大数据技术对数据的挖掘、分析、转化能力,加大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海量数据存储、交互式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数据方面的应用和开发,把庞大的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转化为富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集群,推动生态环境数据公开和公共信息透明度,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政府决策管理体制。其二,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重构环境治理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与交通运输、公共卫生、城市资源、网络舆情等领域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创立创新政务微信、微博等网络沟通平台,开发升级政府网络问政系统,推动“互联网+环境政务服务”,提升环境管理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传递效率,推进大数据+环境产业发展,提供高效、丰富、及时的政府环境政务服务。其三,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把握网民关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化工厂建设等环保方面的网络舆情和舆论走势,有助于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快速体察民众多方位的环境诉求、及时引导和妥善解决环境冲突事件、大力推进环境产品创新和环境服务创新,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4.加快生态环境大数据的相关立法,为政府环境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