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没有数据的服务太低效,没有服务的数据无价值 | 独家专栏

发布时间:2018-09-09 13:20:25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钛媒体APP
导读:原标题: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没有数据的服务太低效,没有服务的数据无价值 | 独家专栏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该栏目为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钛媒体开设的独家特约专栏,专注于对大健康行业趋势及技术创新的观察,每月更新。】 钛媒体注:在言必谈人工智能与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没有数据的服务太低效,没有服务的数据无价值 | 独家专栏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该栏目为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钛媒体开设的独家特约专栏,专注于对大健康行业趋势及技术创新的观察,每月更新。】


钛媒体注:在言必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当下,却很少能有人说清楚,大数据能在医疗领域如何落地。“大数据也好,小数据也好,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在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看来,没有数据的服务太低效,没有服务的数据无价值。

丁香园有三大使命,其中之一是“打造数据驱动的服务平台”,丁香园是如何理解数据的?在实际业务中又是如何用数据驱动业务的?以下是李天天的分享,原文标题为《数据驱动的医疗服务探索》,钛媒体编辑略有删减。

在我这儿没有“大”,只是写了数据。首先丁香园现在全平台,每天产生的数据量,大概在1.5-2个TB之间,我也不确定这是不是大数据;第二,大数据也好,小数据也好,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所以我的题目是“数据驱动的医疗服务探索”,重点落在“服务”二字上。

丁香园起家于疾病,18年前丁香园是一个医生论坛,走到今天,覆盖了全中国70%以上的医生。但是我们发现,只服务医生是不够的,我们希望能够给医生提供最好的知识、最好的工具,帮助他们去治病,但是到了有病这个阶段,我们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所以我们后面就把丁香园的愿景加了五个字,“让健康更多”,这也是丁香园从三年前开始面向消费者,面向大众去做的一系列探索的基础。

丁香园获取高质量医患数据的主要方式,简单讲就三条,对医生服务,对企业服务,对大众、患者的服务。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没有数据的服务太低效,没有服务的数据无价值 | 独家专栏

对医生服务是我们的老本行,一干干了18年,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在网上建BBS。在丁香园上面医生的交流、分享、互动,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生行为数据。

在医生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为企业端服务,包括制药企业,公立、民营医院,提供的服务包括学术推广、人才招聘等等,这些工作也为我们积累了大量数据。

最后一块是我们面向消费者和患者的服务,这块服务起始于2015年,我们做C端时间非常短,但是短短三年我们已经做到了微信科普端的第一名,目前暂列抖音第一名,有了丁香园医生的存在,抖音上面不只是“我们一起学猫叫”,上面也有丁香医生的一股清流。

数据可以干什么?简单讲就三个字,做决策。数据起的作用很多,测量、挑选、优化,这些工作帮助我们业务改进产品,评估效果如何,选择哪些渠道,怎么样筛选医生,怎么样去精准地定位目标客户,这些就是数据能帮我们做决策的功能。

有了这样的数据决策,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一些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我到今天也不敢说有了数据我们就知道一切答案了,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数据有不同的结论,不同的数据甚至也会证明同样的结论。在不同人的眼里,不同部门的功能里面,看到同样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没有数据的服务太低效,没有服务的数据无价值 | 独家专栏

所以今天我们内部仍然有很多争论,对于如何做决策,还有很多地方搞不清楚。我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把决策的不确定性,转化成确定性。

数据来驱动服务,我们是这样来理解的数据跟服务的关系的,没有数据的服务就是传统服务,非常低效。而没有服务的数据,是缺乏商业价值的,缺乏变现的。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没有服务的数据没价值,我知道可能做大数据的很多同事不认同这个观点,没关系,结尾处我给大家看三篇论文,看一下数据和服务是怎么相互呼应共同体现价值的。

今天我一共准备了5个案例,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线的实践者,我希望把我们经历过的这些案例,能够跟各位分享。两个案例是面向B端的,面向企业,三个案例是直接面向C端的,面向医生和患者。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没有数据的服务太低效,没有服务的数据无价值 | 独家专栏

第一个分享的案例,就是数据来帮助我们对企业的服务,医生的行为在丁香园上面可以被抓取到,比如搜索的关键词,医生收藏、分享的内容。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你去问很多医生,他喜欢读什么样的内容?医生说我喜欢读四大医学期刊,可是当你真的费劲把四大医学期刊翻译出来以后,很多医生不看。他干什么?

他在朋友圈里面分享各种期刊、各种行业指南、各种专家共识、各种进展。医生分享的内容跟医生收藏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内容。我们跑到后台看看医生收藏了什么内容,发现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手术的基本操作,而且不光是小医生收藏这些内容,很多高年层的医生收藏的也是这些内容。

所以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医生分享出去的是证明给同行看“我很关注国际进展、我很有自己专业水平”,可是分享出去的东西他不会再看。

而医生每天要反复打开阅读的是他收藏的内容,就是这些基本功,临床的基础操作、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这些东西。所以不要被医生的简单问答、调研类的数据所迷惑,医生真正最喜欢的还是贴近临床的,有助于帮他提高临床的实践技能。

所以医生的使用性是非常明显的。我们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帮助制药企业来涉及在线的学术推广,帮助制药企业来挑选出他们的目标人群,并且在他们喜欢的时间段,在他们喜欢的渠道上进行投放,并且根据医生的行为,反复调整内容的表现形式。

同样的内容,有的就要视频来表现,有的要用图表来表现,有的用问答来表现,有的要在微信上看,有的要在PC端上看,有的要早上8点投放,有的要下午4点投放,为什么?背后都是因为医生的行为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分析。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