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谁差点“杀死了”ofo?

发布时间:2018-11-23 11:56:59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虎嗅网
导读:原标题:谁差点“杀死了”ofo? 从被资本助推围宠,到橙黄之战、南北对峙,再到如今的自身难保,ofo创始人戴威到底还是看清了现实,他在内部会议上主动“认错”。只是,当下ofo亟待解决的不再是戴威想不想卖,而是谁愿意做接盘侠。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谁差点“杀死了”ofo?

谁差点“杀死了”ofo?

从被资本助推围宠,到橙黄之战、南北对峙,再到如今的自身难保,ofo创始人戴威到底还是看清了现实,他在内部会议上主动“认错”。只是,当下ofo亟待解决的不再是戴威想不想卖,而是谁愿意做接盘侠。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网(ID:eeojjgcw),作者: 钱玉娟。

“消失”几个月后,创始人戴威终于回归了ofo。

即使10月底,已有一家大型券商中介机构入场做ofo破产重组方案的消息下,戴威也未露面,而是ofo官方发声明辟谣。关于戴威的动向,ofo前成员、接近戴威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10月份戴威经常带团队去新加坡,很少在国内,他在新加坡有一个区块链公司。就此记者向ofo官方求证,公关方面回应,“戴威就在他北京的办公室工作,经常见。”

互联网金融中心5层,11月14日下午,戴威在这里与在职员工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内部会议。

戴威会上表示,“看到公司还在”,一下子改变了曾经“想着要不要干脆倒闭,承认自己失败”的想法。当被员工问及“公司会不会被收购、会不会破产”的问题时,他给出的答案是——“ofo被收购、合并都有可能,但不可能破产。”

上述ofo前成员、接近戴威人士对记者唏嘘道,假如ofo与摩拜合并或者像摩拜一样早点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ofo的命运可能会改写,但历史无法倒退,极度缺钱和激进扩张的“悖论”,让ofo一路走的不易,中间创始团队和资本方之间的内耗,也一定程度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创始人的反思

在创业纪录片《燃点》中,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问戴威,“夜深人静时,你对工作上最大的焦虑是什么?”

从小校园步入大社会,面对公司规模不断壮大,戴威坦言,自己对团队管理跟不上感到焦虑。这一回答也恰恰反映出了ofo的内部掣肘。在DCCI研究院院长刘兴亮看来,ofo如今的残局里,身为创始人的戴威需要反思。

据悉,由于ofo内部管理随性、松散、粗放,甚至对资金在使用上存在极大的消耗和浪费,不止如此,最为广泛关注的便是巨额融资后ofo内部爆发的贪腐问题。

2016年入职ofo的员工刘新比戴威年长一些,在他看来,“多年经验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一家风口企业,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何况戴威刚毕业就能管理起这样一个独角兽体量的公司,本身就是边干边学。”

戴威此前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刘新坦言,ofo早期的文化氛围的确沿袭了校园风,但他个人很认同这种非僵化运转下的管理模式,“很有凝聚力,创始团队和普通员工间的关系既亲近又平等。”当然,他也指出,随着员工人数激增,一些外部中高层职业经理人的加入,导致ofo内部文化的向心力下降。

但戴威到底需要反思什么?除了管理独角兽企业的能力有待提升外,上述ofo前成员、接近戴威人士对记者透露,“戴威确实早前有一票否决权,但股份不代表企业运营时没有资金压力,而且他的脾气非常执拗,在做决策遭到反对时往往听不进意见,公司高管劝也不会听,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位人士举例道,戴威在一些业务上比如坚持全球大量扩张,加上造车数量之大,没有及时采取变现措施,还对与摩拜合并的提议表示不同意,滴滴给予支持时也表现出不在乎的感觉,“可投资机构一旦感觉创始团队让其尴尬了,自然会给戴威等创始团队断粮。”

时间回溯到一两年前,ofo和摩拜都是资本的“香饽饽”,不愁“钱粮”。在ofo和摩拜的摩拳擦掌间,一场场关于融资、补贴营销与圈地投放的竞赛开启。这与此前疯狂烧钱的百团大战、网约车大战如出一辙。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公开资料中整理获悉,ofo自成立以来共获得了近10轮融资,囊括了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天使投资人王刚、经纬中国、滴滴出行、小米、顺为在内的20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让ofo创始团队出乎意料的是,去年3月时,ofo平台上日订单已经突破了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

记者从公开数据中了解到,ofo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开始大量投放新车。当年7月,摩拜宣布获得6亿美元融资后,ofo也紧随其后对外宣布获得了7亿美元E轮融资。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如此连续的高额融资,ofo竟然可以在两三个月内“烧光”。

在刘兴亮看来,资本进入后,共享单车领域就逐步缺失了原本应有的价值,演变成了资本博弈的游戏。

他强调,不断增多的自行车给单车租赁公司造成巨大的存量库存,当共享单车成为负资产时,行业甚至出现残局。就在2017年冬,悟空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相继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倒闭。

在“先行者”ofo和“后进生”摩拜的双寡头格局竞争中,也都频频曝出资金吃紧状况。

回想当年的滴滴、快的、Uber,就是在资本喂养下,纷纷成为互联网领域的“巨婴”,进而爆发激烈车轮战。而今这些只有两三年商战经验的共享单车企业,并不知道,历史的悲剧开始在它们身上重演。

自今年3月起,戴威开始展开调整和变化。据刘新介绍,ofo首先将三四线城市的供应链团队划入“重裁区”,在节省成本寻求自救的同时,ofo还开始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变现途径。

据上述ofo前成员、接近戴威人士向记者透露,面对ofo资金链问题,戴威于今年5月转投区块链项目,既在公司内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还与新加坡区块链团队GSE Lab合推骑车挖矿,而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也曾对外表示,戴威曾多次与其交流ofo如何开始区块链化。

此后ofo在6月里将运维人员从12000人缩减至9000人,总部整体员工比例降到50%,管理层发生剧变,戴威都未露面,当时是联合创始人于信对外发声,“这并非裁员,而是重新梳理团队。”

此后,ofo收缩海外业务线,被供应链和通信服务商发起诉讼,甚至戴威不再担任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戴威也都未面对媒体或对外发声。

裁员、融资难、缩减海外业务、拖欠供应商货款被起诉、押金难退、转投区块链、尝试卖身等真假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让业内很难对ofo抱以乐观情绪,同时一件事显而易见——ofo真的没钱了。

从被资本助推围宠,到橙黄之战、南北对峙,再到如今的自身难保,ofo创始人戴威到底还是看清了现实,他在内部会议上主动“认错”。只是,当下ofo亟待解决的不再是戴威想不想卖,而是谁愿意做接盘侠。

博弈与内耗

“共享单车发展到现在已然成了一个笑话,资本打破头涌入的风光,也成就不了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一位共享单车供应商负责人对记者说。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