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核心网 (https://www.hxwgx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1998年,美国科技帝国的权力开始转换

发布时间:2018-11-25 14:55:02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公众号V星人(vxingren
导读:原标题:1998年,美国科技帝国的权力开始转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公众号V星人(vxingren),作者:刚刚,钛媒体经授权转载。 2018年11月上旬的一天,比尔·盖茨站在中国北京的一个讲台前,手里举着一罐人类的粪便。 10年前,比尔盖茨

霸者的心态和手段也往往会限制他往前走的眼界。尽管比尔·盖茨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中摆出先知的姿态预言了一切,但以Windows系统为根基的他,也照样看不清历史的走向。1995年浏览器横空出世之时,他觉得这只是系统上的一项普通功能,但正是因为这种傲慢的忽略,才让他为后来利用垄断地位的不正当竞争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微软尚不算浏览器之争的输家,起码它生生扼杀了网景。但在其他的项目上,微软帝国就没有如此幸运了。当微软被反垄断的官司缠绕无法脱身之时,一个车库里正在制造着一种他们永远不能了解的新东西。

“不作恶”

在硅谷的文化之中,车库早就成为了一种创业精神的象征。

1939年,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车库里创建了惠普公司。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克则在车库里创建了苹果。亚马逊的第一个办公室也是车库,时间是1994年。许多震惊世界的大企业都是从一间车库走向巅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比尔·盖茨的“车库焦虑”并非空穴来风。

当1998年谷歌公司成立之时,他的第一个办公地点也是车库。尽管这注定是一个伟大的开始,但在当时,这两个人要干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做的是搜索。

尽管互联网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在短短几年内,这个地球上的网站和网页就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这个时候,网页搜索就变成了一种必需。表面上看,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然而,当时似乎还没有人真正明白这项需求到底会有多大的潜力。

实际上,早在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这两位年轻人涉足搜索之前,互联网上就已经有了提供搜索的服务。在当年的互联网大潮之中,提供这项服务的公司不下10家。但总体上,没有哪家大公司将搜索当回事儿。一般的评论者都以为,现有的搜索已经能够满足需要,并且已经够好的了,而更糟糕的是,就连很多搜索公司都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看来,做搜索连发家致富都不可能,更不用说改变世界了。

这种对搜索的嫌弃有着多重的原因。首先这和当时的互联网风潮密切相关:雅虎的在线广告模式的成功,让门户成为了所有互联网人心目中的王冠。在上个世纪的末期,几乎全世界的互联网人都在试图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国度建立一个新雅虎。

不用多说,门户意味着要提供多重的综合的全面的服务,而搜索只是其中之一——谁会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呢?

另一个不重要的因素则是搜索的技术障碍。更优质的搜索意味着更为复杂的算法,伴随着数据量的指数增长,搜索对算力的需求也会大幅提升。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搜索其实是一个人工智能类型的项目,而对于当时大多数不怎么用心的搜索公司来说,要完成如此一个复杂的项目,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如果布林和佩奇和当时的互联网投机者或者20年后的区块链神棍有一点点相似,那就不会有今天的谷歌。实际上,这两个人在斯坦福的教学楼(讽刺的是,这栋楼是比尔·盖茨捐钱修的)研究搜索算法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过怎么赚钱的事儿。

尤其是佩奇,这位出生于美国左派知识分子家庭的计算机天才,有一阵对商业的厌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一度认为搜索引擎就不应该由一家非营利机构主导,甚至在其关于搜索算法的一篇论文中如此写到:“广告资助的搜索引擎自然会偏向广告商,并远离消费者的需求。”在后来的不少人看来,拉里的这种态度或许正是谷歌“不作恶”的初衷。

佩奇是计算机的天才,出生于前苏联的布林则是个数学高手。这两个人在一见面时并没有擦出多少火花,但随着在项目上的合作,两人逐渐惺惺相惜。后来鼎鼎大名的Pagerank搜索算法主要归功于佩奇,这从Page这个双关词上也能看得出来。

布林的贡献则在于为这种算法设计了获取数据的网络爬虫程序,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不错的硬件工程师,在最初一贫如洗的时期,他靠一双手拼凑出了一台提供足够算力的超级计算机。

尽管他们的合作充满化学反应,但在起初,这两个人的确没有想着要自己创业,而是打算把这项技术卖给大公司,然后专心把博士念完。但鉴于当时各大公司对搜索的鄙夷,他们的兜售计划均告失败,拒绝他们的企业当中甚至包括雅虎,在市值几百亿美元的后者看来,100万美元的专利要价实在是太高了。

找不到买家,又不甘心技术被埋没,谷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98年的秋天建立了起来。他们给新公司想了不少的名字,但最终还是阴差阳错的选了Google,并且还不能免俗的学习雅虎,在最后面加了一个叹号。

后面的历史人尽皆知。凭借精确的算法,简洁的体验,谷歌很快从大量的搜索引擎中脱颖而出,而adword广告系统的上线则为这家搜索公司找到了独特的生财之道。其他的搜索引擎逐渐退出舞台,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那些曾经拒绝过谷歌,或者曾经对搜索嗤之以鼻的企业,则因为错失机遇而再一次痛苦不已。

在最为恼怒的企业之中,必然包含雅虎和微软。

当年的雅虎曾经占据搜索市场的四分之三份额,然而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这家公司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江河日下。它曾经害怕搜索会带走属于它的访问量,但最终也没有因为拒绝搜索而维系住自己的地位。

微软在谷歌崛起前一直采取毫无生气的跟随战略,它在1997年推出的搜索几乎就是个摆设。等到谷歌崛起,它又妄图依靠浏览器和系统的垄断来截胡,但幸运的是,微软这家由软件人创立的公司始终没有明白互联网的含义,而谷歌也凭借谨慎行事,最终避免了成为第二个网景的命运。

谷歌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等到2004年在美国市场IPO之时,这家企业的年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5亿美元, 与此同时,其“不作恶”的名声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顶峰。

但上市也让天下人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另一面:这是继微软之后的另外一架赚钱机器。不仅如此,相比于微软,这个新生代技术巨头的扩张速度显然更快,垄断程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谷歌的扩张只不过刚刚开始,在之后的十几年中,这家公司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不作恶”的宣言仍然在那里,吸引着全世界众多的粉丝,只不过在另外一部分人的眼中,这家公司早已从安纳金变成了达斯·维达,成为了下一个“邪恶帝国”。

一万亿美元

(编辑: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